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理性语文教学:培养明理善辨的公民(上篇)(2)

时间:2015-10-15 09:35 点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充分尊重。理性语文教学的追求正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即它放眼学生的一生发展,着重培养作为未来公民应该具有的独立的思想和客观的态度,使其能积极地参与公共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充分尊重。理性语文教学的追求正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即它放眼学生的一生发展,着重培养作为未来公民应该具有的独立的思想和客观的态度,使其能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遇事能周密分析并善于理性表达。通过教育可使人至善至美、洞察理念、掌握真理、富于理性,以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的最大化。
  4.三个关注点
  (1)关注现实生活,尝试以理性为核心的文本再构
  语文教育中蕴藏着丰富的理性教育的矿藏。在语文教学涉及的中外文学作品中,处处都有理性的素材。教师应有意识地寻找表现理性主题的内容,挖掘蕴含理性主旨的资源,探索语文学习过程中富于理性的要素并将其放大,成为教学的重点与亮点,成为语文教学的主线。这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筹划能力,能以理性为核心进行文本再构:抽取教学内容中学生可能达到的理性因素进行整体设计,以一篇带多篇,实现多部作品的关联和比较,并融入学生经验,使他们取得专业发展和理智进步。通过文本再构,可实现结构化教学,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如展示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深化对作者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的理解;展现与作品主题相近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明确同一主题可以有不同的取材角度和叙述手段等。这样可以形成立体化的感知与理解,可使学生学会借鉴经典范文完善自己的表达方式,使自己的独特表达更加科学、规范。语言教学还应聚焦在学生所置身的特定时代和生活场景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关注现实的社会生活,将文本语言与当前生活进行一次次的映照和比较,在时代的脉动中发现、思考、表达,培养符合常规和逻辑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情趣。
  (2)关注思考过程,让读写成为有意义的学习建构
  阅读教学要以影响思维方式和行为效率为重点,通过对文本的聆听、梳理、批判、选择,在反复对话中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丰富、优化或者对其进行重建,让每一课的学习都成为一场有意义的学习建构。学生的阅读经验,既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模糊零散的。教学要以此为起点,关注学生的阅读经验差异,搭建弹性平台:组织经验呈现,唤醒思维意识;推动经验再生突破,引学生寻找并发现自我思维的起点;促进经验重构,激发思维冲突,把可能的发展水平转化为现实的语言素养。这样,学生在阅读时,才能自动联系已有经验,进行搜寻、做出比较、形成独特的见解,思维活动才能由此显现和展开。此外,教师还应注意探寻思维展开的策略,如:引导联系阅读经验,让思维脚踏实地;指导借助直观形象的描述及图示将思维过程外显,降低思维的难度;设计不同类型的阅读练习,如迷惑性练习、诱发性练习、隐蔽性练习、蕴含性练习等,提供清晰的支撑点,让思维有支持;合理安排阅读的程序,让思维有线索。这样,学生不但能搜索、加工相关信息,还能比较、选择、反思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和认知策略,并实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3)关注个性表达,创设充满思辨意味的语文课堂
  好的语文课堂,应当是充满正能量的课堂,是对每一名学生各不相同的特性由衷尊重的民主课堂,是以交流价值观、提升思想力为目标的思想课堂。关注个性表达,意味着把人置于教育的中心,关注每一个个体独特的成长可能性,尊重每一名学生表现出来的个人愿望,给每一名学生多次尝试的机会。理性语文教学能够开发生命潜在的语言能力,提倡人格自主、独立思考,将学生的个性表达力作为发展理性思维的逻辑生长点,让每位学生充分释放天然的表达欲望,培植持续增值的语言表现力和语言创造力。思想的深度决定了表达的高度,思想力的强度决定了表达力的效度。理性语文教学以培养未来公民立体化的完整语言能力与严谨缜密的逻辑思辨能力为目标,将学生心灵之“思”作为其语言表达的真正动力,用鲜活、激情和个性的表达淬砺思想,练就理性思辨力,用深刻、丰富和缜密的思想发掘每一节课的人生意义,最大限度地弘扬作为表达主体的“理性魅力”和“语言力量”。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