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在大学的发展史上,教学功能先于科研和社会服务。早在中世纪,大学就以教学而闻名,因此,教学学术的提出是对教学地位的重申,教学学术理应居于大学基础地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工程,教学难以立竿见影,在当代绩效考核制度背景下,教学难以得到高校的真正重视。自从洪堡提出大学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功能以来,高校科研学术的功能不断强化,研究水平成了高校质量考查的主要指标,而教学却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教学本身也具有学术属性,教学并非简单的重复劳动,不对教学进行学术性反思和加工就难以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事实上,大学教学就是一种学术活动,具有学术性,教学学术可以促使大学教师从学术的角度理性地认识大学教学”[3]。教学学术的提出,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所在,在教学学术的背景下,大学教师在自身的职业生涯中可以不将科研当作志业,教学志业同样具有价值。
2.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研究
如前所述,教学并非简单的重复性劳动,真正高效的教学活动是创造性的、反思性的研究性活动,不仅需要对教学理论进行研究,同时还要对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教学就是教育理论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教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并总结形成正确的教学理论,才能有效指导和控制教学行为。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活动本身即内含反思性,明确提出,“教学需要对于任何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从而使反省的教学与盲目的、服膺权威和墨守成规的教学行为严格区分开来”[4]。由此可见,教学中进行反思和学术探究是教学实践的内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和研究的重点在于知识观与方法论的构建,依此更新理念,改进方法,提高能力。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学科知识为基础,还包括教学技能、教学理论以及道德品质等。一个优秀的高校教师,其素养的获得不仅受外部环境及经验的影响,也是自我反思与提高的结果。通过行动研究开展教学学术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学学术有助于高校教师理性认识教学、科学进行反思。“大学教师专业化素养,是大学教师作为普通专业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和社会文化不断接触,了解自己所处体系的身份地位,习得角色期望与规范,并在不断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内化,在不断地学习反省中形成的”[5]。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发展是在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不断提高教学学术能力是大学教师学术人格完善的内在需要,也是其实现专业化的需要。
4.有利于指导教师教学实践
教师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育人活动,理论指导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和知识传播效率的根本。教学学术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学实践经过抽象和检验上升到理论形态,并进而指导实践的理论,不难看出,教学学术进行的理论探索并非为理论而理论,它来自于教学实践,也服务于教学实践。大学教学学术能够有效指导教师教学实践,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减少失误,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学术的重要价值就是让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理论再次反作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改进实践过程,规避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和风险。
三、高校教学学术的实现路径
1.转变高校学术观念
观念是行为和制度设计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观念我们就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去激励和指导行为。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单一的科研学术观,树立多元学术理念,理性对待教学学术。至于如何转变,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再次确认人才培养是高校第一任务的思想,这是源头。如果科研第一,那完全可以交给研究院所,高校的基本职能就是通过知识文化的传承培养具有高深知识的人才,教学是大学的中心工作。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才具备开展教学学术的充足理由。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建立适应教学学术的规范体系、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提升教学水平、加强创造教学学术的文化氛围等是转变高校学术观的重要路径。与此同时,高校要让教师在教学学术的道路上有所收获,就必须加大教学学术的物质投入,激励教师投身于教学研究事业,让从事教学学术的教师也能获得成就感和自我实现。
2.建立全面的学术评价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