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课件:为什么不说是落下来,掉下来呢?是什么牵住了它?(丝)课件演示,如果没有这根丝牵住,那就叫——(落)。
黄老师教学“垂”字不仅仅教学生怎么写,还形象地描述了“垂”字的字理,让学生对“垂”字印象更加深刻。同时通过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课件,学生形象地区分了什么是“垂”,什么是“落”。
字理析词是根据词语中汉字的偏旁部件组构原理寻索词义的一种理解词语的新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字理析词理解词义,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中之义,这种教法形象生动,趣味性强,诠释到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句所包蕴的深刻含义。
感悟词语时如果能使学生经历独立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经历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学生经历概括提升的过程,那么这样的词语,能成为他们说话、造句的“源头活水”。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四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中师生品味“簇拥”一词就很有效。
教师出示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师:什么花被什么花团团围住?
生:野蔷薇被铃兰花团团围住了。
师:这样的情景课文用了什么词?
生:簇拥。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理解。
师:你什么时候看到过簇拥的情景?(小组讨论)
生:下课时,老师坐在讲台前批作业,同学们围在老师周围。
生:中午,小张从家里带来一件新颖的玩具,同学们发现了,把他团团围住……
教师要求学生用簇拥造句。
“簇拥”一词的理解,结合画面和具体的语言文字,与文本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做到识用结合,在运用、积累中深刻理解、感悟了语言,发展了语言。词语教学中时刻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时刻注重学生经历和体验的过程,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爱学、乐学、趣学。
三、随机盘点,有序积淀
在词语积累过程中,如果简单地采用读一读、写一写的形式,学生虽有积累,却是静态的“消极词语”,对语言的发展功效不大。但如果改为形式多样的有机的“词语盘点”,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积累的内驱力,真正使学生习得的大量词汇内化为积极语言,帮助学生养成分析、比较、归纳等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有序积累的能力。如人教版第一册《雨点儿》中“云彩”一词的教学就是个好例子。
师:(出示)云彩
生读:云彩(注意轻声)
师:请对比读,云彩——彩云(配图片)。
学生对比读。
师:对比读后,发现有什么不同?
生:把“云彩”这个词的两个字调换位置就变成了“彩云”。
(出示云彩的图片和彩云的图片,看图体会词义的变化)
师:相同的两个字变换位置,词义也发生了变化。
教师扩充词语(出示图片对比):牙刷——刷牙;雪白——白雪;牛奶——奶牛。
上述片断,抓住“云彩”一词在结构上的特殊形式,进行了有关词语知识的拓展与延伸,适度地进行了词素互换训练,“云彩——彩云”,通过对比读,学生发现把“云彩”这个词的两个字调换位置就变成了“彩云”。再出示云彩和彩云的图片对比,学生通过直观看图感受到了相同的两个字变换位置,词义也发生了变化。这样层层深入,向生活中拓展,列举出生活中许多具有这种特点的词语,如“牙刷——刷牙,雪白——白雪,牛奶——奶牛”,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汉字的奥妙和趣味性,从而更加热爱祖国汉字文化。关于“词素互换”的训练,二年级语文教材有专门的安排,但是在这里借“云彩”一词的学习进行知识的拓展,体现把握教材从纵观整体,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出发,为知识的后续衔接做了很好的铺垫。
随机盘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类归类、举一反三,按词语的表现特点积累,如把表达心情愉快的词语放在一起,把描写天气的词语放在一起,把描写景色的词语放在一起……教师又及时提供适合的语境,让低年级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灵活习得,达到有序积淀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四册《丑小鸭》一课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丑小鸭收到了一封信”这样一个有新意的环节,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蕴含的思想情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组课文的关键词语,达到有机积累的目的。信的内容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