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寻隐者不遇》的案例解读分析

时间:2015-10-06 08:28 点击:
小学高段的古诗学习,除了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还要在诵读过程中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而在随堂听课中笔者经常发现,古诗学习的功利现象严重,只要能够解释字词、理解诗意、熟练背诵,就算是有效完成了学习任务。至于古典
  小学高段的古诗学习,除了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还要在诵读过程中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而在随堂听课中笔者经常发现,古诗学习的“功利”现象严重,只要能够解释字词、理解诗意、熟练背诵,就算是“有效”完成了学习任务。至于古典文化的濡染与传承、语文实践情境的创设与优化、审美情趣培育与生命价值观照等语文功能,均被忽略甚至舍弃。许多学生能够流利翻译诗意,能够背诵并默写诗句,足以应对知识范畴的试题,却对古诗中蕴含的精神与文化茫然无知。
  笔者前不久把《寻隐者不遇》作为研究内容,通过观察学生学习此诗的课堂生态,先后三次调整教学策略,期待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语文素养发展。此诗是贾岛的名篇,采用问答体的形式,寓问于答,叙写自己寻访隐者而未能见面的情景。其中首句是问,问的内容诗中省略了,含蓄精炼;后三句均写答,层层推进又跌宕有致地把诗人寻隐者不遇的情景和一波三折的心情表达了出来。学习重点之一是体悟诗中寄托的情感。能不能将此定位在因为“不遇”而带来的遗憾?教参认为作者的心态是由满怀希望到有些失落,再到燃起一线生机,最后彻底无望。怎么让学生体会诗人这种起了又落的心情变化呢?最能感同身受的策略是体验。于是我试图让学生“变身”诗人,进行角色移植,通过言说互动的方式“经历”诗人的心路历程。
  第一次学习:情趣互动,体验由表及里
  [课堂回放]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全诗基本理解了。建议同桌之间用对话、表演的方式表达诗的意思。(同桌兴致勃勃地开始合作。)
  【现场观察:数分钟后很多小组要求展示,随机请了一组,展示方式是自选的表演。展示的效果是把诗句字面的意思比较完整地表现出来了,但没有进行字面背后意义的扩展。基于这种粗糙的理解,学生没能触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更没有感觉到古诗本身的情趣所在。】
  师:我想采访一下“诗人”,也欢迎其他同学参与对话。请问“诗人”,你去寻访隐者是想做什么?
  生1:我创新了一种棋的下法,想找他对弈,看自己的棋艺进步了没有。
  生2:我带来了新采的茶叶,想和他品茶聊天,分享彼此的快乐。
  生3:我创作了一首诗,见面后念给他听听,请他指点指点。
  生4:我曾和他有过一面之缘,当时约定了下次见面的时间。今天我是去赴约的。
  师:看来这次相遇很值得期待,是吗?
  生5:我非常兴奋,昨晚梦见我们聊得很开心。
  生6:我今天很早就醒了,天蒙蒙亮就出门了,真有点迫不及待。
  生7:想到马上就能见面了,我恨不得飞檐走壁,一步登顶。
  师:于是你爬上山来,见到的却是童子,这时候你的心情有变化吗?
  生8:当听说师父采药去了,我的心就像被浇了一盆凉水,怎么就这么不巧呢?早不去晚不去,偏偏在我找他的时候采药去。
  生9:上一趟山容易吗?哎,老朋友,你可真不够“朋友”。
  生10:难道这次我是白来了?那不行,就算等到天黑我也要等他回来。
  师:于是你又追问童子,童子回应师父就在这座山上,这让你的心情——
  生11:我的心情总算好转了一些,耐心等着吧,也许再过两个时辰他就回来了。
  生12:既来之,则安之。趁等他的时间我就在山里转转吧,就当是旅游来了。
  师:就在你以为柳暗花明的时候,童子却说云雾太浓,他也不知道师父采药的具体位置。这时你怎么想?
  生13:唉,看来遇见隐者的机会不大,没戏了。
  师:如果让你们再扮演一回诗人和童子,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我很期待。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