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段语文中以“词语”为核心的阅读教学着眼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讲求以词语为抓手,深入语段内部,在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实践中,实现“言意兼得”。词语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凸显低年级学生习得语言的核心,为中高段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为此,低年级的词语教学要遵循“识记——理解——积累——运用”螺旋递进的规律,让词语在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根开花”。
如何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突出“语文味”,站稳“基础性”,让词语教学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生根发芽?笔者认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抓住“词眼”进行教学,让关键词语如一条根,深深扎进课文的泥土里,牵一发而动全身。《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第9条也曾指出:“随课文识字应做到‘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义。以字义为核心,做到音、形、义相结合。”在汲取大量文本营养后,破土而出,开出绚烂的创生之花。
一、词语组块,有章可循
在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敏锐地发现课文生字、词语、词组之间的规律,对词语进行组块教学,使学生借助各种“思维组块”,形成系统的、有内在整合力的认知结构,同时充分激发童真童趣。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荷叶圆圆》时,老师出示组成块的词语串:
眼睛翅膀
亮晶晶的眼睛透明的翅膀
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展开透明的翅膀
水花
很美很美的水花
捧起很美很美的水花
如果能把组块的词语群,放入精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饶有兴趣地和生字、词语见面,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言而喻。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利用多媒体等手段,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目标明确、富有感染力的有效情境。因为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鲜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人教版第三册《“红领巾”真好》中可以这样展开:
(伴随美妙的音乐,师生对话)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竖起耳朵,用心感受。(播放鸟声片断)你听到了什么?怎么样的鸟叫声?
生:(模仿小鸟叫)
教师随机出示词条“叽叽喳喳”,指名像小鸟那样叫一叫。
师:你们看着叽叽喳喳这四个字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口字旁。
师:是啊,小鸟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着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生活。让我们到树林里瞧一瞧。(课件出示树林画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随机出示“蹦蹦跳跳”。学生立刻发现这四个字都是足字旁的。
师:再仔细看看小鸟的翅膀,他们是怎样飞的?许多小鸟快速地扇动翅膀,还会发出一种声音——“扑棱棱”。
教师出示“棱”和“扑棱棱”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
生:“棱”读第二声,“扑棱棱”中两个“棱”读第一声,仿佛小鸟扑翅的声音。(学生边说边模仿小鸟扑翅的样子舞动双臂)
师:那我们来猜一猜,小鸟们在说什么,干什么呢?
生:小鸟们有的叽叽喳喳地唱歌,有的在树枝间蹦蹦跳跳,还有的扇着翅膀飞来飞去。
以上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利用声音,激活孩子的记忆,启发孩子的想象,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清晨的树林中,仿佛变成了一只只快乐的小鸟,自然而然意会了“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扑棱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同时通过比较发现“棱”字的读音变化,轻松快活地掌握了“扑棱棱”的读音。教师能否把握好词语教学抒发激情和诗意的时机,使语文课堂教学波澜迭起,收获较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设计学习词语的“脚手架”,为学生有效学习词语铺路搭桥。
二、遵循字理,经历体验
低年级学生掌握词语的心理加工过程,更近于原型加工的方式。学生常常是通过成人指出的最好例子,或从原型中学习真实世界的概念,所以,从低年级学生对词的心理加工的真实过程来看,使用原型进行加工,明显要优于词语之间抽象的比较分析。在经历体验中感悟词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有机锁定词语目标,前后联系悟得词义,这是遵循字理,经历体验,有效理解词语的途径。教学中教师可以遵循汉字的字理,适当地采用字理析词的新方法,如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执教人教版第四册《雷雨》中就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
教师出示“垂”字。
师:“垂”怎么写,一起跟老师来写笔画。哪一横写得最长?
学生们一丝不苟地跟着黄老师学写“垂”字。
师:看老师板画“画一棵坠着两颗果子的果树图”。看看像什么?
生:像禾苗、果树……
师:树上什么掉下来了?(果子)果子垂在树上,有什么牵住了它?(小柄)
师:课文里指什么往下垂呢?(蜘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