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寻隐者不遇》的案例解读分析(2)

时间:2015-10-06 08:28 点击:
(同桌再度合作并展示。) 【现场观察:学生反应强烈,积极要求再次展示。随机选择了一组,流畅的此问彼答、妥帖的表情姿态、丰富的内心独白,几近完美地对全诗进行了生动演绎,诗人一波三折的心情变化在对话中得以
  (同桌再度合作并展示。)
  【现场观察:学生反应强烈,积极要求再次展示。随机选择了一组,流畅的此问彼答、妥帖的表情姿态、丰富的内心独白,几近完美地对全诗进行了生动演绎,诗人一波三折的心情变化在对话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听课老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灵气,对课堂洋溢的浓浓情趣,报以由衷的微笑和掌声。】
  [学后思考]
  学生以“诗人”的视角移情体验,观照内心,在老师“不经意”的点拨下一点点靠近诗人,贴紧诗人,想诗人所想,言诗人所言,理解的程度从诗意的表层,进入到了诗人的内心,达到与诗人的心境合二为一。在此过程中,老师的点拨举重若轻。作为课堂的总设计师,老师要有预见的眼光,充分估计学生的思想脉络和情感走向,同时还要预设出“无痕”的导学策略,把教学目标“静悄悄”地渗透,使精心设计的课堂“伏笔”巧妙地转化成可遇不可求的教学良机,并尽可能地让整个过程符合儿童的心理视线和审美情趣。只有有情有趣的课堂,学生才能受其感染而敞开心扉,才能在语言的世界里自在游弋,才能主动、生动地动眼、动口、动脑、动手。情趣带来的欢乐,就是学习热情的心理支持。
  然而,体会了诗人一波三折的心情以后不妨进一步思考,诗人写诗仅仅就是为了抱怨和渲染这种失落感吗?我以为不是。万物盈则亏,不遇,才与禅境暗合,才是意犹未尽的那种状态。所以除了理解意思,我认为还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破译诗句中的语言密码,看到文字背后的意义:隐者文化、精神之遇、心灵追求等等,在对话和探究中追寻诗意的情境,体察诗人的情怀,品读古诗的内涵,领略文化的魅力。
  第二次学习:意象投射,勾勒诗中形象
  [课堂回放]
  师:诗人寻访隐者而未遇,没人知道他的庐山真面目。然而这一路寻来,诗人见到的就只有童子这个人吗?
  生1:诗人还见到了松、山、云。
  师:在有松、山、云陪伴的地方,在你的想象当中,隐者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生2:隐者过得悠闲自得,他可以在松树下读书、吟诗、作画,疲劳了就上山采采草药,和云朵捉捉迷藏,调节一下大脑。
  生3:隐者的生活轻松惬意,他可以随意观赏山中美景,尽情享用山上鲜果,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
  生4:我觉得隐者应该是快乐、满足的,生活简单,心情放松,没有压力。就算在山里度过一生,也没什么可遗憾的。
  生5:隐者过的是一种“慢生活”,这个“慢”不是“散漫”,而是“浪漫”,是心灵的放松,精神的漫游。我非常向往这样的生活。
  【现场观察:“在你的想象当中,隐者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个大问题的催化
  ,让学生主动打开了自己的想象之门,仿佛诉说的是自己的生活状态,眼神里有陶醉,语言中有神往,头脑里有遐思。想象情境下的隐者形象——“不慕荣华富贵,不追功名利禄,只求心灵安宁”已经呼之欲出。】
  师:是的,在我们的想象当中,隐者与松为伴,以采药为生,隐于深山,云中漫游,好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在古诗词中,松、山、云常常是诗人描写的对象,寄托着诗人的情怀,一起来读这样的诗句。
  生齐读: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学后思考]
  想象隐者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是为学生触摸“隐者文化”而准备的。这个环节的导学独具匠心,为悟得心灵追求构筑了一个润泽学生生命的语文背景。学生的想象合乎情理,言说欲望浓烈,语言描述生动,借隐者的视角说出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隐者的认识,隐者的轮廓就在驰骋想象和语言实践中渐渐分明。的确,一个好的语文老师,首先应是一个性情中人,对世界、对生活始终保留一份浪漫、热烈的赤子情怀,以最敏感的灵性、最柔软的心,会晤语文的风花雪月和山温水暖;再以最“语文”的课堂方式,斧凿无痕地渗入学生的生命感觉。
  然而从涉及意象开始,听课老师感觉有些混乱。尽管我补充了不少资源:诗论家的评说、带“松、山、云”意象的诗句,贾岛的人生经历……然而还是没能形成有梯度的一条脉络,将意象与隐者之间进行架通和勾连。用什么方式让学生心领神会呢?我尝试了虚实相生的策略,由虚到实,再从实归虚。用实图,把空灵的、不可言传的意象还原成可感的、具体客观的形象。
  第三次学习:精神相遇,邂逅“隐者文化”
  [课堂回放]
  师:这首诗中也出现了松、山,云这些景物,是偶然的巧合吗?先让我们看看诗人上山时一路看到的景象。
  (学生在古琴曲中看昂然的松、伟岸的山、高洁的云。)
  师:看着看着,你有什么感觉?
  生1:我仿佛看到了隐者,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他的存在。
  师:你的感觉很准,那么他在哪儿呢?继续说你们的感觉。
  生2:我在青松的枝叶间看到了隐者,他笔直、挺拔,风刀霜剑压不垮。
  生3:我感觉隐者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高人,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生4:我看到的隐者是一个像云那样洁白无瑕的人,他的追求就像云一样高远。
  生5:我感觉隐者是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我想到一句诗: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亦如是。
  师:你还可以说成:我看青山多巍峨,青山看我亦如是。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