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创业型经济将成为新形势下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其发展无疑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创业人才。高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并及时更新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念、加强创业师资建设,拓宽就业教育指导,深化创业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制度,而大学生应该树立自主创业意识,主动积极参与到创业实践中,从而可以为我国创业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智力支持。 [关键词] 创业经济;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 F2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5?0026?02 创业型经济将成为新形势下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其发展无疑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创业人才。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高校应该重视并提倡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从而培育更多高素质创业人才,才可以为我国创业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智力支持。 一、创业经济背景下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需要 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可以使大学生适应发展变化的形势,而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成长为高科技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工作岗位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未来将会涌现出越来越多前人未涉足的全新工作岗位,而这些全新的工作岗位无疑要求工作者有更强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1]。只有培养更多的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使高校毕业生由知识的拥有者转变为创造社会价值的创业者,才能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并在激烈竞争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仅凭一张大学文凭就可以轻松获得稳定工作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大学生面临沉重的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客观现实,再加上我国农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的就业需要,无形之中导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从国内劳动力市场来看,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本身已经被要求减员增效实施内涵发展,已经难以接收更多的高校毕业生[2];大企业则因金融危机和经济结构调整难以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在就业供给方面,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随之而来的毕业生数量迅猛增长,供需比例失衡导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严峻。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的数量仅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而在发达国家一般有20%~30%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其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3]。由此可以看出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已经成为缓解当前乃至于以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认识偏差 部分高校错误地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简单理解为教育大学生自己创办企业,过于注重从“创业技能教育”角度去认识大学生创业教育,过于侧重对大学生创业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而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大学生创业教育并非一种简单的速成的教育,高校希望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生产出“企业家”的想法是不符合现实的。 (二)高校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创业教师 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创业教育需要理论与实践并举的“学者+企业家”高素质师资队伍。但目前大部分创业教师是半路出家,仅仅只是接受过短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后就开始为大学生授课,由于不熟悉企业的运营管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