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县域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的角色定位(2)

时间:2014-08-15 14:14 点击:
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所采用的一切教学行为和活动方式、方法的总和,它受制于课程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个人素养(含专业素养、教学观念、课程理解等)及学生学业发

 

  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所采用的一切教学行为和活动方式、方法的总和,它受制于课程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个人素养(含专业素养、教学观念、课程理解等)及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这些有差异的多样性是课堂教学呈现百态的基本因素,更是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育发展永恒话题的根本原因。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教研机构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并与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3]因此,县域教研员作为“教师的教师”,要发挥这种“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的作用,要站在课程实施的高度,从本区域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确立课堂教学改革主题和重点,运用新思维、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有步骤、有分别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研员要从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的评价者变成深度的参与者、教师积极的合作者,积极践行课堂教学改革,既要做裁判员、解说员,更要做教练员和运动员,否则只能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

  四、教育科研的组织者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愈发深刻,把教育科研当做教育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与研究是一体两面,教学即研究。和省级、国家级层面上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相比,教育科研最基层领域的区县,其研究的目的、任务、要求、内容等都有其特定的内涵。教研员身份的独特性,决定了他们必然是县域教科研工作的组织者。

  县域教师发展中心的教研员要根据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宏观要求,结合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围绕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清问题类别,确定研究的主题,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和不同类型的教育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保证课程得到良好的实施,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化不断走向深入。

  笔者认为,教研员在组织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必须帮助广大教师廓清在教育科研认识上的误区,保持县域教育科研的本色和特色,即平民化和实用性。诚然,教科研的价值已经逐步为人们所认识,但是长期以来教科研被神圣化,被认为是专家学者们的专利,不是一线教师所能企及。确切地说,基础教育研究最肥沃的土壤不在高校和研究所,而是在最直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事实上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均来自教学实践,最有价值的教育研究均根植于教学实践,真正的教育家无不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有鉴于此,教研员要通过教育科研的实际行动给教科研去魅,让教育科研真正走下神坛,保持其平民化的本色。县域层面上的教育科研以促进区域教育、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为价值取向,通过研究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一种从教学中来又回到教学中去的实践性研究,这就使教育科研在平民性的基础上又有了实用性,教研员要给教育科研去奢,让教科研走出学术殿堂,研以致用,保持其实用性的特色。

  五、学科团队的建设者

  建设学科团队是教研员工作的重要内容,通常情况下,教师专业发展有三重路径,一是基于校本研修的基础性培养,二是基于问题研究的发展性培养,三是基于区域提升的可持续培养。之所以称为“三重”路径,是因为这三种培养路径之间有层递性的内在逻辑关系,教研员作为“教师的教师”,要在这三重路径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校本研修是以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口,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为目的,以学校自身力量和资源为主要依托,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在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如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和影响下,进而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与专业引领下,由学校自行设计与实施的包括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在内的一系列活动与过程。问题研究是基于校内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进行的解剖教学问题、转变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思想、提升专业化水平的研究活动与过程,它是校本研修的高级形态,最终应以课题研究为最佳呈现方式。区域提升是指以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研员为合作伙伴,以区域为本的研究活动与过程。它包含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两个层面,实践操作以理论学习为指导,理论学习又以实践操作为支撑,是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在校本研修的基础性培养中,教研员要根据具体学校学科建设的现状,以优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要素为内容,做教师实践反思的启发者、同伴互助的参与者、专业提升的引领者。在问题研究的发展性培养中,教研员要指导教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借助于教研共同体,将问题研究化、研究课题化,以科学的精神、求是的态度观照教学实践,尝试超越,由困惑走向顿悟,最终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在区域研究的可持续培养中,教研员要根据区域学科教师队伍构成,以教师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学科教学知识的简称)的拥有程度为基本标准,对教师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型教师专业成长的最近发展区,明确其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并按照不同类型主体的需求,根据补偿原则,确定教研主题,精选培训项目,分类教研,分别指导,分层培训,将教科研训融为一体,打造高水平的区域教师队伍。

  县域教师发展中心整合了进修学校的教师培训功能、教研室的教学研究功能和教科所的教育科学研究功能,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了教科研训一体化。教研员的五种角色和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相统一,传播课程价值,指导课程实施,推进教学改革,组织教学研究,建设学科团队,五种角色互为目的、互为内容、互为过程,相与为一,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菲利普·泰勒.课程研究导论[M].王伟康,等译.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11.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2001-06-08.[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001/201404/xxgk_16734 3.html

  [4]王跃辉,吕萍.区域教研如何引领教师开展理论学习[J].人民教育,2013(20).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