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发展地图”的实质是融合学习资源、专业能力要求、教师专业发展导航路径为一体的校本化的教师培训体系。“教师发展地图”由“教师学习资源库”、“专业发展要求表”和《教师发展手册》三部分组成,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情境性和实用性、开放性和持续性等特征。“教师发展地图”让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更有动力、教师培训更有实效,形成了动态更新的学校知识系统。 关键词:教师发展地图;教师学习资源库;专业发展要求表;教师发展手册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7-0025-04 “教师发展地图”只是一种比喻,其实质是融合学习资源、专业能力要求、教师专业发展导航路径为一体的校本化的教师培训体系。它以教师能力发展路径和职业规划为主轴而设计系列学习活动,并为教师提供自主学习的导航系统,每一位教师都可以从自己的基础和需要出发,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教师发展地图”充分尊重教师成长的个体差异性。 一、“教师发展地图”概念的提出 就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而言,虽然我国各地区间存在差异,但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对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关注比较少。 即便同为一个学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关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而学校中常见的整齐划一的培训或研修,却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以规定的方式学习规定的内容,这不能满足教师们各具特色的学习需求。 问题如何解决呢?一些企业中使用的员工培训模式“学习地图”给了课题组以启发。美国Sanoti-Aventies公司2006年运用“学习地图”的概念,将专业能力模型、职业生涯和学习活动有机整合,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的导航系统。它的学习地图中整合了700多种形式各异的学习资源,如教材、视频、在线学习、课堂授课、学习社区等,可以充分满足员工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借鉴“学习地图”的理念,“教师发展地图”应运而生。 二、“教师发展地图”的基本架构 “教师发展地图”是实现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本课题要建构的对象,它的组成、特性、构建实施的操作流程分别是什么?理清了这些,也就基本理清了“教师发展地图”。 (一)“教师发展地图”的组成 “地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教师学习资源库”,内有大量的形式各异的学习资源,如教材、视频、在线学习平台、课堂授课资源、专项实践活动等。二是“专业发展要求表”,为不同的专业层级或不同的工作岗位提供能力要求的描述,并提供是否达到要求的测评。三是《教师发展手册》,它能为教师的学习发展提供导航,具体指出在某个位置向某一目标前进时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做什么和该怎么做,也标注最佳的实现方法。 (二)“教师发展地图”的特性 综合考虑我校教师发展需求的调查结果①、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政策研究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1]的相关结论②、国际教师教育倡导的教师学习三大定律③,特别是“教师发展地图”所应具备的满足教师个性化成长的功能,确定“教师发展地图”应有以下的基本特性,这些特性也确定了“地图”的基本架构。 1.多样性和选择性 “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的发展”是“教师发展地图”所期望的教师发展方式。教师学习资源库里的资源必须足够丰富,以满足教师自由选择的需要。 资源的丰富多样性首先体现在所有的资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有专家把教育专业领域的知识分为: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和人类基本知识[2],分别指“所教学科专业知识”、“从事教育职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不仅是针对教师而言,乃是应该具备的人类基本知识”。在本课题中,所有的资源按知识分为:教学技术、学科教学、班主任专业化、科研能力、精神生长五个大的领域;每个领域包含三个学习方向,共计十五个方向;每个方向又包含若干门课程。这些课程涉及教育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共同组成了一个知识结构较为系统全面的教师学习资源库,方便不同学科的教师选择学习内容。 资源的丰富多样性的另一体现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配置相应的学习资源。如知识结构中“科研能力”领域中的“教育写作”这个方向有四个层次的发展要求,根据这些要求也配置了相应的可以达到这些要求的学习资源(见表1)。 资源的丰富多样性还体现在学习资源的学习方式上。资源库内的学习资源形式多样,有书籍、专家讲座、研究共同体的活动、在线学习和交流、课堂授课、比赛实践活动等,主导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可在静静的观摩中提升,可在实践中摸索,也可在交流碰撞中顿悟。 2.情境性和实用性 教师们需要的不是被剥离了教育情境的理论,而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为此,在资源库的资源的收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校本化的案例式或经验式的材料,比如《雨花台中学第九届骨干教师示范课实录》(视频)、《2013,雨中的教育故事》等等这些来源于本校教师当下工作中的资源。从这些身边的一线专家型教师活生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习者可以直观感受到优秀教师是如何教学或如何处理教育中的实际问题的,从中找到自己的榜样,然后从迁移模仿入手,解决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逐步寻找和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透过教育现象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是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借助专家的慧眼开阔视野,也是教师的期待。因此,在资源库资源的配置中,还有许多专家和教师互动的基于具体情境的剖析。情境性学习在理论和实践间建立起联系,拉近了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距离,通过增加学习的实用性进一步激发教师们潜在的学习动力。 3.开放性和持续性 学习内容保持开放,与时俱进地补充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最新的教育实践案例,并在课程实施中不断调研,对课程的体系、内容进行修正和丰富,对课程资源进行吐故纳新,这样,不仅使课程更具实效,也使课程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成为一个动态更新的体系。学习方式保持开放性,从文本的阅读到网络音视频材料的分享再到微信交流,从专家讲座到参加专题研修共同体再到个人小课题研究,好的学习方式不断被引入,让学习的过程更具选择性和愉悦性。 (三)“教师发展地图”的运行 1.学校层面对“教师发展地图”的建构 学校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梳理,制定“专业发展要求表”。确定“坐标系”:以5大学习领域共计15个学习方向为横向坐标,纵向为2—4个层级的能力层次要求坐标,共计形成四十五个横纵交叉的“坐标点”。每个“坐标点”给出相应的“能力基本要求”,并给出是否达到要求的测评标准。所有“坐标点”的“能力基本要求”共同汇聚成“教师发展地图”的“专业发展要求表”。 学校依据“专业发展要求表”,进行同一学习方向各个层级间的学习资源的设计和收集;为每项学习资源撰写“推荐理由”,对资源的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价值、学习方式和适学人群、处于哪两个“坐标点”之间等进行介绍;所有的学习资源汇聚成“教师学习资源库”。 学校编制《教师发展手册》,首先对各级职称、学术荣誉、专业竞赛或专业岗位相对应的能力要求做剖析,以便教师把职业发展追求与具体的能力发展相联系;其次是撰写教师学习资源库的介绍,包括教师学习资源库的整体情况和每一项具体的学习资源的“推荐理由”,为教师选择课程和资源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最后是对如何规划个人的学习发展路径进行讲解并提供示例,对教师如何选择课程和资源及如何利用“教师发展地图”规划和促进个人职业发展提出建议。 2.教师个体对“教师发展地图”的使用
教师在利用“地图”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根据这些目标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和自己现有的基础,在“专业发展要求表”上找到“目的地”和“出发点”;对处于“出发点”和“目的地”之间的学习资源进行分析,确定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并对学习进度做出规划,制订个性化的发展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