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和比较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院的6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 为两组,全髋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半髋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与一年后随访Harris评分。结果:全髋组患者术 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输血量显著性高于半髋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半髋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组患者一年后随访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半髋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创伤更大,手术时间更长,但术后并发症较少,远期效果更佳,具有借鉴性。 【论文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Harris评分 股骨颈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群,因该人群体内钙含量降低与骨质疏松发生后在摔倒时造成的髋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1]。针对该种类骨折,临床 上以手术治疗作为首要方案,比较常见的为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两组,但就其如何选择却存在一定争议。为探讨和比较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的疗效,将我院6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院的6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本手术干预前瞻性研究已在我院医学伦理 部门审核通过,且在患者知晓条件下进行。所有对象均为2h内新鲜股骨颈骨折,且经由影像学检查确诊,同时排除:(1)骨折愈合障碍患者;(2)手术禁忌症 患者;(3)合并机体恶性老年疾病患者;(4)预计生存期<1年患者等。其中,实验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64至83岁,平均年龄 (73.2±5.5)岁,左髋关节11例,右髋关节17例,双侧关节2例,Garden分型Ⅲ型18例,Ⅳ型12例;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 63至85岁,平均年龄(73.8±5.9)岁,左髋关节12例,右髋关节17例,双侧关节1例,Garden分型Ⅲ型19例,Ⅳ型11例。两组患者性 别、年龄、病患位置与Garden分型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半髋组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即腰硬联合麻醉后取健侧卧位,健髋膝屈曲后缚带固定,于操作台术侧肢置垫并骨盆垂直固定操作台。后外侧入路切 开关节囊,取出患肢骨折处股骨头,并采用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假体进行置入,在股骨距1.5cm处再次截骨,采用髓腔锉清理髓腔并冲洗,并放置人工骨栓,调 和好骨水泥后注入髓腔,并充分置入假体,调整长度后直至水泥固化,常规缝合后静养。全髋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即相同麻醉与入路后,去除髋臼圆韧带窝 内软组织、关节盂唇与骨赘,髋臼锉前倾并外翻磨锉髋臼直至出血,于小转子上1cm处截骨,开髓后常规扩髓,冲洗后安装假体,并安装压配髋臼、高交联内衬与 非骨水泥股骨柄,常规缝合后静养。 1.3 检测方法[2-3] 两组患者一年后随访髋关节功能评价:参考人卫第七版《骨科学》,采用国际通用Harris规定系统进行测定,共包含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 四个维度,共计100分,分数越高代表髋关节功能越好,规定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一般,70分以下为较差。其中,优良 率=(优秀+良好人数)/总人数×100%。相关临床指标共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共包括假体松动、感染、脱位、髋部疼 痛、深静脉栓塞等。 1.4 统计学分析 Epidata3.1录入数据,SPSS19.0析数据。计量资料以(± 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等级资料以n表示。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采用t检验,并发症采用卡方检验,Harris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若P<0.05,代表差异明显,若P<0.01,则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