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仰卧位分娩方式进行自然分娩,孕妇宫口开大3 cm后上产床待产,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产程,待宫口开全后指导孕妇采用传统平卧位,两手紧握产床两侧把手,并将双足蹬在产床架上。发生宫缩时,嘱孕妇深吸 气然后屏气,将双手上拉,双足下蹬,向下使劲。宫缩间歇期指导孕妇深呼吸放松全身,及时进食以保持体力。 观察组第二产程采用坐式分娩方式进行自然分娩,具体如下:①活跃晚期指导孕妇采取自由舒适体位,包括蹲、坐、趴、跪、侧卧位、半坐卧位、侧俯 卧位等;②宫口开全后,将产妇移坐至产凳上,宫缩时指导其身体前倾,大腿张开,脚跟着地,双手分别扶住双膝向下屏气用力,每5~10分钟观察记录1次胎心 音、宫缩及胎先露下降情况;③待胎方位转为枕前位且胎头拨露后上产床,余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产后2 h阴道出血量、1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会阴Ⅰ度裂伤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有54例(90.0%)经阴道分娩,其中有4例因胎位未发生改变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2例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对照组有43例 (71.7%)经阴道分娩,其中10例因胎位不正行剖宫产术,5例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2例因第二产程延长行剖宫产术。观察组的经阴道分娩率显著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后2 h阴道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1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新生儿体重及会阴Ⅰ度裂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1)。两组均未发生会阴Ⅱ度裂伤。 3 讨论 分娩是人类繁衍过程中的一个自然而健康的过程,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母亲和胎儿都有适应分娩过程的能力。胎儿以枕横位衔接入盆是头位分娩的 正常衔接方位,胎头以枕后位入盆,不能定为异常机转,其中大多数能自然旋转至枕前位分娩[6]。目前,国内多数医院均采用传统的仰卧位分娩姿势进行分娩, 这种体位在产程进展中可以为观察产程、听胎心和接产提供方便,但不太符合正常分娩的生理姿势,使产妇的骶尾关节难以扩张,导致骨盆出口狭窄,不利于胎儿的 下降。此外,这种仰卧体位使妊娠子宫压迫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或盆腔血管,使循环血量减少,子宫胎盘胎儿灌注量减少,容易造成胎儿缺氧[7-8]。与之相 比,坐式分娩更符合产道生理要求,更有利于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孕妇自然分娩。 3.1 坐式分娩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孕妇的积极作用 3.1.1 纠正胎位异常,促进自然分娩 胎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常见因素之一,以胎头位置异常的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居多,因此,正确处理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有助于产程进展,有利于自然分娩,能 够改善母婴预后。孕妇直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面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有利于衔接,如角度过大则影响衔接。卧位改为坐位能增加产妇的骨盆空间,可使坐 骨棘径线增加0.76 cm,骨盆出口径线增加1~2 cm,骨盆出口面积增加28%,有利于加快胎先露下降及胎头在产道内旋转[9]。胎儿借重力和羊水的浮力作用可使胎儿绕自身长轴产生旋转运动 [10-11]。胎儿重心在胎背处,而枕横位、枕后位时胎背在孕妇的侧方或侧后方,孕妇坐位时并保持上身前倾,子宫离开脊柱趋向于腹壁,随着有效的宫缩及 用力可使胎背及枕部转至耻骨联合下方,由枕前位娩出,可达到改变胎方位异常之目的。 3.1.2 可加快第二产程进展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处理原则是加强产力促使胎头旋转及下降[6]。孕妇因害怕疼痛担心胎位不正,再加上精神紧张可导致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缩宫素分 泌减少,导致宫缩乏力。处于立式状态的孕妇会分泌更多的内啡肽,即天然的镇痛和抗休克物质,可以缓解产妇的精神与肌肉紧张,使骨盆更松驰,这有利于自然分 娩。另外,孕妇处于坐位姿势使产道向下拉直,降低了盆底组织对胎头下降时的压力,使胎儿在产道中的顺应性增大,有利于胎头下降,使胎头更好地与宫颈贴合, 进而促发更规则有效的宫缩,增强产力,使宫颈扩张,有利于产妇的产程进展[12-13]。 3.1.3 能让孕妇感觉更加舒适 孕妇坐于分娩凳上符合平时排便用力习惯,无需关闭声门用力屏气,产妇容易掌握用力技巧,避免因不正确使用腹压而消耗体力。坐位容易使胎头压迫膀胱,有利于 产妇及时排空大小便,并且坐位有助于产妇进食,有利于维持体力。另外,产妇坐于分娩凳上更有利于和家属及助产士进行肢体接触,这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亲切感和 信任感,分散了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减轻了因疼痛而引起的不适感,增强了自然分娩的信心。 3.1.4 减少产时、产后出血发生率 坐位时减轻了子宫对腹腔血管的压迫,有利于血液回流,使子宫血窦及时闭合。因第二产程缩短,产妇不易疲劳,子宫收缩好,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14]。 3.2 坐式分娩的应用时机 有研究[15]显示,坐式分娩可在宫缩间歇期增加宫腔内压力,易发生宫颈和会阴水肿,因此,助产士应指导分娩后期阴道检查确定为枕横位、枕后 位的孕妇,在宫口开全后坐于分娩凳上,正确使用腹压,并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音、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胎先露下降情况,等胎头拨露会阴膨隆后,帮 助孕妇上产床进行分娩。 综上所述,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孕妇采用坐式分娩,有利于胎方位由枕后位转为枕横位,然后再转为枕前位,最后经阴道自然分娩,能够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阴道分娩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