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医学论文 >

前正中入路手术治疗严重胫骨平台骨折回顾性分析

时间:2015-05-15 09:41 点击:
摘要 目的:探讨前正中入路于严重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前正中入路治疗。2011年1月前行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组织坏死、感
      摘要 目的:探讨前正中入路于严重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前正中入路治疗。2011年1月前行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组织坏死、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皮肤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正中入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能够减少皮肤坏死及组织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 前正中入路;高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疗效 
  随着社会发展,交通及工伤事故频发,高能量损伤的严重胫骨平台骨折病例逐渐增多。高能量损伤导致胫骨平台局部组织损伤重、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差、手术并发症多这些问题困扰临床医生。在严重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中,临床医师对内外侧联合入路及前正中入路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议。本次研究通过对前正中入路及双侧入路手术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予以统计分析。探讨前正中入路在严重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患者年龄17~62岁,平均38岁。参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收入2011年1月前本院行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 
  本次研究采用Schatzker分型标准。纳入标准:①SchatzkerⅣ、Ⅴ、Ⅵ型损伤患者;②闭合性损伤患者;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④手术由技术水平相近医生所主治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Schatzker分型Ⅰ、Ⅱ、Ⅲ型患者;②病理性骨折患者;③开放性骨折患者;④保守治疗者;⑤随访失败患者。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4h采取手术治疗,或7~10d局部肿胀情况减轻后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内外侧联合入路,观察组采用前正中入路或前正中入路辅助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记录两组样本中详细参数,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组织坏死、感染等情况。观察组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手术时机为创伤后24h或5~7d后。采取髌前正中切口,切口直至筋膜层,保留较厚组织瓣。如骨折断端或关节面不易暴露,采取胫骨结节上髌腱Z形切断,向上翻开髌骨,充分暴露胫骨平台骨折面。而针对内外侧骨折处则减少局部暴露与剥离,采取牵引患肢,依靠软组织张力间接复位。如局部骨质缺损较多,予以植骨处理。骨折复位后慎重考虑内固定材料的植入,主要损伤处予以钢板支撑,必要时于对侧置入防滑钢板。确定力线与关节面恢复后闭合创口。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所得数据,记录资料构成比、发生率。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独立样本t检验行组间比较。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65周,平均随访时间(47±5.2)周。观察组均获得骨性愈合,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14.7周,对照组骨性愈合时间14.5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皮肤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和表2。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