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现阶段我国PPP模式推广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3)

时间:2016-03-26 09:34 点击:
三、我国推广PPP模式几个关键问题的政策选择 针对上述我国PPP模式推广中存在的矛盾以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在管理技术和方法方面,现阶段主要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PPP法制建设步伐 在政府与社会资本

  三、我国推广PPP模式几个关键问题的政策选择
  针对上述我国PPP模式推广中存在的矛盾以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在管理技术和方法方面,现阶段主要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PPP法制建设步伐
  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涉及诸多利益主体,如政府机构等公共部门、社会资本投资者、消费者、中介机构、承包商 等,且PPP特许经营项目时间一般长达20—30年,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风险较大,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来调节各方利益关系,保障公私双方利益,以保证 PPP项目能够顺利建设、运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因此,我国需要加快PPP法制建设,建立专门的《PPP监督管理法》等法律制度,对 PPP项目建设运营中的诸多利益关系进行规范,保障公私双方利益,为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在《PPP监督管理法》等法律制度中,对 PPP项目建设运营中项目甄别、项目采购、项目建设、项目运营、项目终结等主要业务环节,以及所涉及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作出明确规范,为PPP项目建 设运营管理提供具体、明确和可操作的法律依据,保护公私双方合法权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资本进入PPP项目建设运营的后顾之忧,推动政府与社会 资本合作(PPP)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国家层面的PPP管理机构与政策指南
  从各国PPP项目分布的主要领域看,除供电、供水、供气、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外,也涉及学校、医院、文化等社会设施,以及政府办公大楼、监 狱等为公共管理服务的设施;从PPP项目实施的层级看,既有中央政府事权范围的项目,也有属地方政府事权项目,且以地方政府项目为主。因而在政府对PPP 项目投资、监管的过程中,涉及诸多的主管部门以及公共政策领域,需要建立国家层面的PPP管理机构,以协调指导地方政府及其各部门的PPP工作,发布、实 施相关政策指南。从国外的情况看,英国、法国等建立了以财政部门为主的PPP管理机构,而德国、美国等以政府综合宏观管理部门为主管理PPP业务。
  目前,我国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在各自系统内推广PPP项目,分别发布PPP推广项目,这种状况给PPP项目建设运营带来了很大的混乱。PPP 项目是向财政部门申报还是向发改部门申报,具体操作以哪个部门的政策文件为主,项目日常监管是由财政部门监管还是发改部门监管,等等,这种局面需要尽快扭 转,应明确PPP项目主管机关。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相比较而言,财政部门在财政补贴、政府付费、财税优惠政策、公共服务职责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适 合承担主管部门职责。在此基础上,建立国家层面的PPP管理机构,如国家PPP管理中心,统一制定和实施PPP政策指南,协调财政、发展和改革等宏观管理 部门以及交通、住建、教育、卫生等主管部门的PPP工作,监督PPP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益,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三)地方政府信用建设
  从PPP项目建设和运营实践分析,其主要以属地方政府事权范围内的基础设施为主。地方政府是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者之一,自然 就成为PPP中公共部门一方的主要代表,地方政府能否讲信誉、守合同,就成为PPP项目建设运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地方政府信用建设,取信于投资 者,是PPP模式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需要做的重点工作有:(1)积极推进政府信用法律制度建设,明确政府信用法律责任,为强化地方政府信 用管理提供依据。(2)加大PPP项目地方政府违约案件查处的力度,解决政府信用违约案例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的现象,及时曝光典型案件,既查处地方行 政机构违约行为,又追究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维护法律威慑力,形成诚信守约的行政文化,在公务人员中树立“以诚信守约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的执政理念。 (3)加大社会对地方政府信用的监督,鼓励第三方独立组织对地方政府信用进行评级、排名和公示,形成社会舆论压力,督促地方政府诚实守信,履行合同,为 PPP项目建设运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PPP项目合理回报的界定
  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中,私人投资者的目的是非常清楚的,即取得合理回报。如达不到合理回报,私人投资者就不会去投资,这是由资本 的本性所决定的。政府为了吸引私人资本,缓解政府财政支出压力,扩大公共服务规模,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与效率,就需要在制度上对私人资本合理回报作出基本界 定。在PPP模式中,私人投资者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向消费者收取的服务费、政府付费、财政给予的补贴、土地和商业开发收入等。在确定私人投资者合理回报的过 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要考虑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向消费者收取的价格不能太高,不能超过消费者的承受能力。通过听证会、民意调查等途径,充分了解消费者对PPP项目收费的意见。
  其次,参考一定时期国债利率等无风险收益、社会资本平均利润率水平等因素,限制投资者获得暴利的可能性,可以采取分行业制定合理回报指导线并向社会公布的方法。
  最后,考虑财政的补贴能力,合理确定财政补贴的水平以及政府付费的规模,不能产生大量隐性债务与财政负担。另外,通过政府采购中的招标投标,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确定投资者回报中的作用。即通过项目推介、广泛宣传,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者来参加投标,通过竞标,利用市场机制确定服务收费标准,使 PPP项目收益接近于社会平均收益,既保障投资者的合理回报,又使收费水平控制在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之内,或者政府付费水平控制在财政承受能力之内,达到 PPP项目合作多方共赢的目的。
  (五)PPP项目财政风险防范
  从推行PPP的初衷来看,政府是为了克服财政投资财力不足,提高财政投资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要,但也应该看到,与公 共服务项目传统的公共生产公共供给相比,PPP项目建设和运营具有较大的风险,需要加强监管。由于PPP项目的公益性,在开展PPP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 财政部门要为项目提供投资、财政补贴、政策性担保、财政拨款、税收优惠等支持,并成为PPP项目合同的重要内容,构成项目建设运营的重要保障。但这些财政 措施或政府承诺会形成财政持续性支出责任或隐性债务,有可能产生财政风险。
  因此,在PPP模式发展中,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把一定时期PPP项目规模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如有的国家将PPP项目合同中政府财政承诺总额控制在当年财政收入的3%以内等。目前我国 财政部要求在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中,当年财政PPP支付承诺一般不超过公共预算收入额的10%,并给省级政府一定调节的余地。这一制度还需要在实 践中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需要结合中期财政预算规划、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安排进行有效控制,以适应PPP一些特许经营项目长达30年左右经营期的风险管理 的需要。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