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的福祉,不仅是环境问题,劳工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环境和劳工问题写入贸易规则,短期内会带来很多不利。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将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小到企业大到国家,改革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如何转变发展模式,寻找新的增长点,并在迎接挑战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另外,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可以给予企业更多环境保护补贴,帮助企业完成环境设备升级以及生产模式转变。WTO近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国际贸易规则的解释朝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①国家发改委应该与环保部和商务部合作,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推动实现产业升级。在政策制定方面,商务部可以为发改委提供更多政策建议,在推动环境保护的同时,有效规避国际贸易规则。
(四)建立为企业提供贸易规则咨询的机构
亚洲各国企业利用自贸区的研究数据表明,亚洲企业对自贸区的利用程度普遍偏低。部分原因在于企业对自贸区的利用意识淡薄,自贸区的内容对企业而言过于复杂。②亚洲各国政府应该向企业提供更多有关自贸区的信息,包括自贸区培训和法律咨询服务。同时,还可以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多的贸易法规和国际标准的政策咨询。在加入WTO之初,曾在上海等地建立了WTO咨询中心。这些机构的有效工作为企业适应WTO下的国际贸易规则和真正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在新一轮贸易规则的制定以及TPP倡导的高标准贸易条件下,政府应当设立更多的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企业熟悉并有效利用新规则,从而最大限度地受益于规则的修订。
作为国际贸易体系现有规则的接受者,受益于WTO多边贸易体制,既实现了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也确立了在全球产业链以及国际竞争中的地位。2013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2014年,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2.6%和18.9%,③贸易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作为国际贸易大国,适逢国际贸易新规则制定的契机,希望积极参与新规则的制定,来扭转其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被动地位。但TPP的进展极可能使再度落后,美国将在TPP签订后不遗余力地推动新规则在地区乃至多边体系内为更多国家所接受。将再次面对与当年加入WTO相似的情形,即适用新规则使相关产业发展既面对机遇,也要面临挑战。分析新的贸易规则,评估新规则对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积极应对挑战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应该将挑战转化为自身经济发展的机遇,将应对挑战的策略与当前的改革方案相结合,推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这将是经济调整结构、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TPP高标准的国际贸易规则极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变成现实,对包括在内的新兴国家带来了重大压力。特别是,新兴国家目前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经济发展困难,TPP协定对这些国家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国际格局变化的背景下,和其他新兴经济体都谋求获得世界经济秩序中的更大话语权。
新兴经济体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诉求对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构成了挑战。作为回应,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仍然试图通过TPP和TTIP来延续其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垄断性权力,将和其他新兴经济体排除在外。发达国家通过引入新规则,提高竞争门槛,强化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遏制和阻挠新兴国家参与新一轮国际竞争。
因此,新兴国家应该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等重大问题上加强协调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发声,从而提升它们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整体影响力。一方面,新兴国家应加强联合,在新国际贸易规则的谈判中对新议题和高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并协调一致,影响规则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新兴国家也应在贸易和投资开放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推动达成自贸协定,在新兴国家间形成统一市场,进而抵消发达国家通过TPP和TTIP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应该利用这个历史机遇,引领其他国家,推动国际贸易体系朝着有利于发展家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