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产业不能盲目蓬勃发展,需要科学分析文化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以及厘清产业内各部门关联程度。文章采用2012年最新的标准界定文化产业范围,2007年四川省139部门投入产出表能较准确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测算简化后5部门各项投入产出系数,发现四川文化产业规模不大,仍具有很大潜力,但已经体现出发展成为四川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特征。在产业内,应将商务服务业、软件业、电信及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等综合关联度大于1的部门作为重点发展行业。
关键词: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模型;产业关联
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文化产业利用其“绿色经济”优势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力科学发展文化产业也是我国推动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目前四川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116亿元已经增加到2012年的936.44亿元(2013年数据未公布),居全国第七位、中西部首位,占GDP比重3.92%,平均年增长率32%,远远高出同期GDP增长速度。要了解高速发展的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可以对文化产业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重要参数,分析文化产业与三大产业的结构关联度,从而针对性地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地位的提高,大量学者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区域、不同的文化产业统计口径分析文化产业。蒋萍(2011)、黄永兴(2014)等运用DEA模型对我国文化产业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省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较低,政府财政扶持政策可以显著地改善地区文化产业效率。戴钰(2013)、肖博华(2014)分别对湖南省和全国的文化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测算,指出不同地区集聚程度不均衡。林秀梅(2014)研究了文化产业关联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情况。在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中,大多数文献参照2004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进行分析,而在201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较之前范围有一定变化,采用新分类更适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另外,部分文献选取数据采用42部门投入产出表,选取的指标与文化产业差别较大,不能很好地反映文化产业的情况。文章根据201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采用2007年四川省139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投入产出表5年编制一次,2012年表还没出),分析四川文化产业的产业拉动效应以及内部部门重点发展领域。
1研究方法
哈佛大学教授华西里·列昂惕夫因提出投入产出法获得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该方法选取适当的数理模型分析社会生产系统中复杂的产业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主要参考以下指标。
1.1直接消耗系数
其中直接消耗系数aij代表i产业产品投入应用到j产业生产中的价值量,亦是j产业对i产业产品的消耗量,即i产业对j产业的投入,Xj是j产业的总投入或总产出。aij表示i产业产品在j产业总产出中所占比例,值越大表示j产业对i产业依赖程度越强,i产业对j产业带动性越大。将计算的所有aij值整体用矩阵的形式表示,就得到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用符号A表示。
1.2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某产业最终产品对其他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量与全部间接消耗量之和,一般用bij表示。
B=(I-A)-1-I
B是所有完全消耗系数bij值整体组成矩阵,I是单位矩阵。与直接消耗系数相比,bij是对最终产品而言,而aij是对总产品而言的,而且一般bij>aij。相较于aij值表示的直接带动作用,完全消耗系数bij值越大表明j产业通过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对i产业的依赖性或带动性越强。
1.3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是部门的最终需求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对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的影响。影响力系数是指某部门的影响力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影响力的平均水平之比。
其中bij是里昂惕夫逆矩阵(I-A)-1中的元素。影响力系数正向映射产业的拉动效应,影响力系数大于1表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大于各产业平均水平,一般国家支柱性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比较大,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辐射作用。影响力系数通常用来分析后向关联度,即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
1.4感应度系数
感应度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最终需求都增加一个单位时,i部门做出的反应或者感应。感应度系数是指社会平均感应度与i部门的感应度之比。
感应度系数正向映射产业的支撑效应,感应度系数大于1,说明该产业的感应度水平大于各产业平均水平,一般国家基础产业感应度系数比较大,对国民经济发展有比较强的制约作用。感应度系数通常用来分析前向关联度,即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支撑作用。
此外,我们采用定义综合关联度系数为某部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平均值,来分析产业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支撑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