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标的设定 根据绩效目标体系,选取合适的指标,具体包括: 经济方面,选取决策所能带来的GDP的增加值衡量对经济规模的贡献度、决策的投入产出比衡量经济效率、决策所带动其他产业的增加值来衡量经济结构的改善程度、该决策所能吸引来的外资或本土以外的资金、企业的数量来衡量经济潜力的发掘程度。 社会方面,选取该项决策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数(即失业率的减少程度)来衡量社会的安全程度,决策对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程度来衡量社会生活。 环境方面,该项决策所能带来的大气污染物、污水、固体废弃物排放增加量和噪音污染作为对评价环境污染的指标,绿化面积的增加量作为环境治理的衡量指标,传统自然资源消费的增加额作为传统能源消耗指标。 2.指标赋值 首先,对上述的十三个二级指标进行分级,每个指标分别分为一至五共五个等级,然后对这五个定级进行定义。这里我们设定达到决策预期目标95%~105%这一范围为三级,即预期目标,设四级、五级为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一级、二级为没有完成预期目标。例如,GDP增加值为预期目标的105%~110%设为四级,超过了110%设为五级。不能量化的指标本文通过细化描述进行界定,如图1所示的人们生活条件改善程度这一指标;最后,对这五个等级进行配点,三级为标准权重,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一、二、四、五级设定权重。(见表1) 3.建立评价表 本文通过先后组织80余位专家,经过专家论证与投票,通过德尔菲法、专家调查加权法等相继确定了重大事项决策管理的相关指标与具体权重,最终制定了政府重大事项绩效决策评价表(见表2与表3)。其中,表2列出了政府重大决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3列出了政府重大决策绩效评价表。 (三)评价及改进 每项决策的实施可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预期目标。在决策实施过程中,通过收集各阶段所取得成果的各项数据,对照表3就能计算出每项指标所对应的等级和得分,将每项指标的得分进行加总就能算出该决策绩效的总得分。如果最终得分为100分,说明最终结果和预期结果基本没有偏离;如果超过了100分,说明最终结果超过了预期目标,该决策得到了顺利的实施,很好的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建设;如果低于100分,说明决策没有实现预期目标,这就需要相关人员通过各个指标的得分情况推断出决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的进行调整和完善。 四、结论 政府重大决策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复合体系,在遵循一定的价值标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政府重大决策绩效评价体系,并通过专家论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指标的筛选,最终形成了一套包括三大方面、13项较易量化和获取的指标构成了一个系统的体系,力求为我国政府重大决策绩效评价方面提供参考,推进我国重大决策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为决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理论和数据的支撑。政府应以法律的力量来推动决策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建立决策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对决策绩效进行跟踪、指导,使重大决策切实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魏娜,吴爱明.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张立荣.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霍琳琳.影响中国政府决策绩效的相关因素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2. [4] 张康之,齐明山.一般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 苑林娅. 重大决策民主化研究[J]. 开发导报,2005(2). [6] 邢卓明. 基于渐进决策模型的中国政府决策绩效影响因素分析[D]. 内蒙古大学, 2012. [7]马先南. 地方政府决策绩效评价研究[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8(2). [8]Owen E·Hughes. Public Management & Administration:An Introduction[M]. London:Palgrave Macmillan,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