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高中学生语感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4-06-10 14:28 点击:
摘要 语感人人都有,但有品位高低之分,其高低直接标志着一个人整体语文素质的高低。语感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这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本文认为可分听读型语感和说读型语感进行训练,前者要注重敏锐性的培养,后者要遵循实践性原则。 关

  摘要 语感人人都有,但有品位高低之分,其高低直接标志着一个人整体语文素质的高低。语感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这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本文认为可分“听读型语感”和“说读型语感”进行训练,前者要注重敏锐性的培养,后者要遵循实践性原则。

  关键词 语感训练;听读型;说读型;敏锐性;实践性

  语感指理解者对语言的直觉判断和表达者所运用的语言给人们的感觉,其内涵包含听读的敏锐感觉和说写的优质品位的双重性。语感是人人都有的,关键在于语感的品位有高低之分。语感又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说语感品位的高低,直接标志着一个人整体语文素质的 高低。

  语感是可以培养的。这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拿出一个公式就可以套用的,但它又不是虚无飘渺无从下手的。根据听读的敏锐感觉和说写的优质品位的双重性,可以抓住以下两个基本点来强化学生语感的培养。

  一、听读型语感要注重敏锐性的培养

  1.注重依靠语境品词析句

  “语境”是一种语言背景。在不同的言语环境中,即使是同一个词句,其含义往往也是不同的。提高理解能力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充分利用语境。《拿来主义》中有“欣欣然蹩进卧室”一句话,这里的“蹩”字无法用字典中“躲躲闪闪走动”或“拐脚”这两个意项中的任何一个来作解释,而只能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即:那位青年兴奋过度以至走路的步姿变了形,仿佛拐脚一般。像这样凭借文本的语境,学生就能比较容易的依靠自己的感悟,来突破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阅读水平,提高对语言的感觉能力。

  2.注重审美情感的熏陶

  语文是一门颇具人文色彩的学科,语文教学也是颇具人文价值的一个过程。语言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人的意识、人的精神的接受过程,语言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人的意识、人的精神的培育过程。一种语言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将某种感知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某种思想感情渗透、融解到人们的血液中,融解在人们的心灵里,积淀在深层的心理结构之内,给它打上永难磨灭的印记。

  语感训练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语言的音美、形美、意美,形成赏心、悦目、感耳的审美感染效应,达到语感的基本训练与美感的经验积淀。这种审美价值来自于课文的语言美。比如,朱自清的散文语言很有特色,清丽朴素,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用修辞,形象生动,多用叠词,富有音韵美,可谓达到了散文语言美的一个高峰。正如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朱德熙所说:“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我们读过他的散文《春》,文中所描写的“草、花、风、雨”便永远印入我们的脑海;读过他的散文《荷塘月色》,“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等等词句便令人难以忘怀……我们可以将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作为滋润学生的营养素,让学生细细品味,慢慢领悟,这一个过程就是语言审美的过程。比如,欣赏《荷塘月色》一文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和花上”的一句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月光”和“流水”是如何相似的,而且“流水”为何用“泻”而不用“流”字。美的语言要反复阅读,仔细揣摩、玩味,读者在欣赏过程中就要调动自己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再结合文本进行联想,展开想象,当学生真正悟出点什么的时候,这一审美过程也就完成了,经常进行这样的审美训练,学生的语感就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慢慢被培养起来。散文语言的审美是这样,其他体裁作品的语言审美也是这样。比如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用虚笔写意的手法来描写黛玉的肖像,是为了突出其才情女子超尘脱俗的空灵感。那种脉脉含情、袅娜之态,那种欲说还休的柔媚,“娇羞默默同谁诉”的眉目,那聪明灵慧的谈吐,都从这独具匠心的肖像描写中显示出来。黛玉的美不仅在外貌,更在精神气质——书卷气、灵秀气、孤傲气。显其神而略其形,正是为免落俗套,使这一形象更加美好理想,更富有浪漫的魅力。谁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呢?在曹氏笔下,林黛玉的形象不就呼之欲出吗?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揣摩、分析、体会这些描写,然后在此基础上从这几个词语扩展开去,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林妹妹形象。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切实应该在审美情感方面多花气力;我们的语文教学,自然应该在审美情感的熏陶方面多花气力。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