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应用型培养目标下教育教学的几点感悟

时间:2014-06-06 11:37 点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种专业性的通才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既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更要强化其职业能力的训练。这样,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就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就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种专业性的通才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既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更要强化其职业能力的训练。这样,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就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就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就我校实际情况而言,必须明确部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弄清从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那么,对于教师而言,对自己所从事的不管理论还是实践教学都要有悟性。悟性,是指对事物理解、分析、感悟、觉悟的能力,是一个人对某种事情或境界的领悟能力。悟性关键在于是否去悟,如何悟,悟性高的人通常都是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融合其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教师只有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想办法去悟,那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指日可待。论文在阐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在此目标下对高校教师要求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高校教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有的几点感悟。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简介

  人才培养目标一般认为法定、部定和校定三个层面。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反映,人才培养目标还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国家、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加速和本科院校的大量涌现,以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一个讨论的主题,成为高教研究关注的热点。潘懋元教授在研究和探讨中国高等院校的分类与定位时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是主要以学习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将高新科技转换为生产力(包括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培养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如工程师、医师、律师、教师和管理干部等。人才培养目标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首要任务,其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即人才培养类型指向定位;二是明确这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是应坚持理论科学教育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人才培养的重心不在于使学生掌握系统、高深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系统的职业训练,使其成为在某一领域能够独立从事职业活动的人才。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以市场为主导,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师资状况等因素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类型,建设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和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的要求

  实现“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是本科教育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志。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高校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要将教学内容综合起来,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学手段要多样,都需要教师对课程精心设计,即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匹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因为学生还处于学习阶段,不管是对基础理论的掌握还是在实践中的操作技能都有不懂或不会之处,所以教师应该是指导者或示范者;不管是理论课堂上还是实践操作中,有许多因素会导致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或不遵守实践教学的操作规则,那教师必须对整个教学或实践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学生能严格按照规则去操作;还有就学生而言,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或实践的操作,结果怎么样呢?那就需要老师作为公正的评价者,去评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或操作技能的掌握。

  那么教师就必须有着宽厚的理论知识、有相应的技术操作能力、有组织协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