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试卷分析的方法,对进行过和未进行过汉字基础知识教学的两个零起点班级的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语汉字学习效果进行了比较,从而进一步探讨了对该阶段学生进行汉字本体教学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关键字:对外汉字教学;零起点留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现阶段,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对于“汉字课开不开”的问题争议已经不大,但是对于“汉字课何时开”的问题还依然存在一些不同意见。一些学者认为应该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后,既在初级的第二教学阶段或者中级阶段再来系统的讲解汉字知识,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汉语和汉字已经有了基本了解,所以这时进行教学无论是从汉字文化教学的角度还是从汉字自身规律的归纳、类推角度来说,都较为容易,学习效果也比较好。但是,随着对外汉字教学的开展和深化,将汉字教学放在教学高级阶段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很多留学生并没有在学习的最初阶段接触汉字系统知识,这造成了他们后续学习的困难,还导致了很多错误的汉字书写习惯,例如笔画和笔顺的不规范等。并且由于欠缺对汉字内部构成理据的了解,不能形成对汉字本身规律的认识,只一味的机械重复记忆,甚至将汉字当成图画来强记,造成汉字记忆困难,“边学边忘”,最终导致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实验性地针对零起点留学生进行了汉字基础知识的教学,并对教学的结果采取对比观察分析的方法,试图以实证的方式,对汉字本体知识的教学时机作进一步的探讨。 我们以云南大学留学生院的两个零起点自然班作为教学实验对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汉字笔画、结构、笔顺以及60个常见形旁和50个常见声旁。教学为期3个月,从零起点学期第四周开始每天进行约20分钟的汉字基础知识系统教学。为了尽量把实验控制在同等条件下,避免不同教师的教学差异,我们没有采取共时的方法,而是把由同一教师在两个学期教授的两个班作为对比对象。下文中,我们把2011年春季班称为A班,他们在接受调查和试卷测试之前没有接受过汉字基础知识教学;我们称2011年秋季班为B班,他们在接受调查和试卷测试之前已经完成了一学期的汉字课程。为了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只将两个班中的非汉字圈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班留学生共11人,他们分别来自法国、丹麦、西班牙(4人)、美国、澳大利亚、泰国(2人)和孟加拉;B班留学生共7人,分别来自孟加拉、瑞典、英国(2人)、厄瓜多尔、波兰和老挝。 我们分别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试卷测试两种方式对教学结果进行了考察: 第一,使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分别分析两个实验班的汉字学习情况。我们的问卷采用的是封闭式问卷的形式,即采用陈述的形式,让学生从1至5,即从完全否定到完全肯定五个级别选择陈述句所表达意思的程度。先将两个班的汉字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数据统计如下(说明:表中1为完全不是;2为通常不是;3为有时是;4为通常是;5为完全是。): 通过上述数据结果的统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分析。首先,我们需要说明表中“总计”所表示的意义。由于我们的问卷采取级别选项的方式对陈述进行描述性回答。因此,在统计总结果时我们将3以上的选择视为肯定回答,即,选择3(有时是)、4(通常是)、5(完全是)为肯定,选择1(完全不是)、2(通常不是)为否定。表中的“总计”统计的是对陈述进行肯定回答的学生数占实验班学生总数的比例。
以上问卷结果数据统计显示:A班,即没有经过汉字基础知识系统学习的非汉字文化圈零起点留学生,他们的汉字知识在经过第一学期的综合、听力和口语课程学习后,并没有长足的进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并非对汉字基础知识一无所知。但是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不全面也不具体,仅称得上对汉字基础知识有一个概念而已。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其它陈述肯定回答比率均没有超过50%的情况下,第五项陈述的回答肯定率达到了81%,该陈述为“规律归纳关联法使用度”,我们的这项问题主要是想调查留学生是否在学习中自行发觉了汉字当中存在一定的规律。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是否接受过汉字课的教学,留学生仍然能从所学习的汉字中发现规律。因此,汉字的理据性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如果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他们将会对留学生的汉字学习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另外,我们发现,在A班的调查中,肯定回答率最低的陈述问题是第六项“笔顺了解度”,肯定回答率为零。这个答案与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是共通的,如果没有学习系统的笔画知识,留学生往往会随意书写汉字,甚至对同一个汉字,每次书写的顺序可能都会不同。而B班,即已经学习完为非汉字文化圈零起点留学生设计的所有汉字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留学生。他们的汉字学习效果从整体上看还是比较值得肯定的。其中有五项都达到了100%的肯定回答率,并且其它5项也达到了相对较高的86%的比率。其中,1选择人数都为0,这说明已经没有学生完全不了解某一种汉字基础知识。另外,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关于形声字的三个陈述问题(第7、8、9)的肯定回答率都比较高。这充分说明,汉字形声字的教学对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帮助是十分显著的。而如果拿这三项在A、B两班之间对比,我们会发现,形声字的教学必须由教师引导才有利于提高汉字学习效果。否则,即使留学生已经意识到汉字存在某种规律,他们仍然很难依靠自己的归纳总结将这些规律抽象出来,形成对汉字的理性认识。最后,值得我们关注的是,B班对汉字学习满意度的肯定率虽然达到了100%,但是他们学习的理想度并没有达到最好,这对我们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和达到教学目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