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的课堂管理中,问题生永远是管理的难点问题之一。初中班主任在对问题生进行批评教育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不过分的伤害问题生的情感,又要考虑批评的有效性,还要兼顾对其他学生造成的影响,考虑班主任自身的角色和形象。本文从初中班主任对问题生进行批评的艺术角度来思考,结合批评学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初中班主任提供更多的实用参考指导。
【关键词】初中 班主任 问题生 批评艺术 一、班主任批评学生要注意三大原则 1.尊重学生的人格 批评教育中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第一原则。教师有权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督促改进,却不能因此而对学生的人格尊严进行侮辱。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当前学生的自我观念、思维越发提高,他们普遍有一定的自尊维护意识。而且学生持有手机、相机等电子设备的情况越发普遍。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批评如果用词不当或者有人身攻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被传到网络引发社会舆论的声讨。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尊重学生人格越发需要重视。 2.启迪教育的原则 批评问题生,其目的不要仅限于批评,而是要把目标放在启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错误上来。教师在进行批评的时候,批是辅助,评是主导,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对,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对,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才是对的。把握这个原则,启发学生去反思自己的作为,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去发展,这为问题生提供了改进的方向,更有利于教育成果的提升。 3.公平的原则 问题生虽然经常会制造各种问题和麻烦,但在进行此类事情处理的时候,班主任切忌主观臆断的认为问题生故意不配合。一般来讲,从就事论事的角度考虑,班主任面对问题生要更多的考虑造成不良事件的诱因。比如学生发生争吵、打架事件或者学生在课堂上顶撞老师,不认真听课等情况,班主任要先做调查,了解具体情况之后,确定是否属于问题生的责任,再进行批评教育。在初中课堂上,有很多班主任形成了一种刻板的印象,涉及到问题生的事情一定是问题生的责任。这种观念如果传递给学生就会引起问题生更多的不满,容易引发消极情绪,对课堂教学管理十分不利。 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新尝试 1.因人而异的进行批评 因人而异是指在进行批评的时候需要根据问题生本身的性格特点等情况来调整。有些朋友性格心理上比较沉闷和内向,这类学生表现为不听话、注意力不集中,行事独立,不与人交流。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要注意多作开导,少作严厉的批评,这容易让学生的情绪加倍低落,而且最好不要在公开的场合进行批评。而对于另外一些外向型的学生,比如喜欢在课堂上捣乱,不听话,不爱做作业或习题等,可以考虑适当严厉的语气,通过班主任的震慑作用适当的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避免过分的纵容学生。 2.促膝谈心式的批评教育 常规的初中课堂上,由于初中生尚未形成完善健全的心智,尚未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有足够的了解,对学习应有的态度也缺乏认识,老师的批评教育其实收效不大,因为学生可能根本认识不到他的所作所为会对学习生活和自身发展产生何种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以促膝谈心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的所作所为有何不妥之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认知,从而起到理想的教育成果。促膝谈心的内容也不需要完全围绕学生犯的错误来进行,可以往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体验、性格特点等方面引入,让学生与老师建立情感关联和信赖,促进相互之间在课堂上的配合。 3.批评为辅,鼓励为主 初中阶段的学生存在较强的叛逆心理。尤其是从目前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来看,十三、十四左右的年纪,逐渐以00后为主,他们更加关注自身的感受,更加倾向于以自己的喜好来进行判断。对于这类问题学生,与其逆反着他的性格心理去批评,还不如找到他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适当的鼓励,让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是被认可、被尊重、被鼓励的。这种以退为进的方式,看似是对问题生的纵容,实际上却是让问题生有了一种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学生都会乐于展现自己被人认可和赞美的方面。老师就是要利用这种心理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推动学生性格、行为的转变。 4.要注意语气和用词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言辞用语要谨慎,不要过于激烈、也不要声嘶力竭,更不要表现出过于厌烦或者打算放弃学生的神情。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非常敏感,班主任不能表现出任何的放弃、厌恶、嘲笑和讥讽,这形成了对学生都不认可。可以考虑在语气中表现一种诚恳、痛心和遗憾的情绪,让学生认为自己正在走错路,自己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过这种语气和言词的运用,让学生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向着应有的方向发展。教育论文 三、总结 初中班主任在对问题学生进行批评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从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从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心理的方面考虑,从提高初中教学成果的角度考虑,做好批评教育的改进措施,以更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的方式推动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去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有积极作用,值得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