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让SECI模式走进旅游高等教育教学课堂(2)

时间:2014-05-27 14:28 点击:
3.不断上升的SECL模式 将SECL模型精炼成SECL模式,让它更适应旅游课堂教学的发展,在这个模式中不断进行上升,贯穿整个旅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并在其中不断的循环,每次循环得到更多的知识的扩展与创新。模式是一种

  3.不断上升的SECL模式

  将SECL模型精炼成SECL模式,让它更适应旅游课堂教学的发展,在这个模式中不断进行上升,贯穿整个旅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并在其中不断的循环,每次循环得到更多的知识的扩展与创新。模式是一种指导,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你完成任务,有助于你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本文将SECL模模型上升到SECL模式,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对旅游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具体模式描述:隐性知识受个体差异和社会群体的影响,通过自身不断的对知识的学习、积累、创新借助交流、观摩、合作等手段形成显性知识,再通过资源共享、经验传递、检验运用形成了新的知识并作用于原来的隐性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再对新的隐性知识进行学习,积累与创新形成不断循环的模式的过程,这就是本文所定义的新的SECL模式。

  三、SECL模式推广的关健条件

  1.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意识的突破

  通过检索词“高等旅游教育模式”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得到103篇关于此类的文章,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高等旅游教育性质、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旅游教学等方面,其中对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章也颇多,旅游人才的培养类型,怎样培养旅游人才这样的文章居多,可见这个问题已成为旅游学界的一个热点,还有学校人才与就业市场对接问题,许多学者都通过自己的文章对教育模式的改革角度各抒己见。王大悟(1999)认为高等教育应重视对在职人才的继续培养,这是知识的更新与经验的升华;张百佳(1999)研讨了一种以旅游综合能力为课程目标和评估标准,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课程教学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能力训练模式;汪业军(2001)从从时代要求、素质教育、专业特点、发展战略等方面论述了建设旅游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必要性;屈学书(2002)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紧密联系 ,旅游产业的高水平发展势必给旅游教育带来新需求。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另辟蹊径 ,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文章着重阐述了校企结合是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 ,这种模式的可行性、特色以及构建这种模式需解决的问题。还有以课程为改革目标的李青(2003)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出发 ,应用系统论基本原理对高职教学改革作了初步探讨 ,并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为例 ,具体论述了系统化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最后就此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随着研究理论水平的提高,也有一些新的观点涌现,比如杨秀冬(2010)以实践为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方敏(2010)等提出合作的形式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企业学院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作的适应现在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它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和特点。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积极探索深度校企融合的”企业学院制”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以核心应用能力为主体的专业教学特色,得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充分肯定。李振东(2010)等将导师制引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文章从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及导师制教学法的基本现状入手,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如何构建适合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导师制教学模式以及实施过程。

  综合上述,学者们对旅游高等教育思路各持已见,在职业化、应用型、创新型、创业型方向上存在分歧,多数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鲜有学者提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提到也是在改革的基础上蜻蜓点水,没有落到实处,知识共享是SECI模型中知识转换与创新的前提,只能不断的提高学生主观意识,比如说主动分享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等,本文在引入SECL模式的目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某些手段使这种意识成为一种习惯,并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2.“创始场”的创造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