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增强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部将课间操改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基于课间操形成的一种新型课间活动组织形式,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教学实例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功能及应注意的地方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认识;素质教育 1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基于青少年成长的一般规律,在课间操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建构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课间活动组织形式。在大课程体育活动的构建上首先应遵循体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加强体育活动的实践性,一般体现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广播操和游戏部分。另外,大课间体育活动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需求,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自由活动部分。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构建上必须注重挖掘潜在的体育文化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队列部分属于社会文化的结构。 2 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必要性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强调以生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其中在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上,不仅要求加强体育学科的改革,还需要对体育活动类的课程进行重新的定位。这就需要学校将一般的体育活动变成在体育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实现的过程,充分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挖掘潜在的教育机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加入丰富愉快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无限培养。这是中小学生体育课程改革的新途径,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课程的效率,有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对于当前中小学生的课间操而言,这是一种对学校体育课程的补充与延伸,传统的课间操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运动的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传统的课间操相比,其体育活动的时间较长、组织形式丰富多样,能够让学生在以音乐为背景的体育环境中参与各种游戏、队列、舞蹈以及健身操等各项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够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间氛围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3 教学实例 本文以某市初中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展开为研究对象。其中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中使用随机抽样和分成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具体的研究对象。以下为该学校大课间活动学生的参与态度比例图。(如下图所示)
在调查图中我们发现,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对大课间活动非常感兴趣,有言道“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对于大课堂体育活动的喜爱与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密切相关,这说明很多学生对于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动机是多层次的,很多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动机在于减轻学习疲劳或是纯粹为玩而进行,这说明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需要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对学生体育观念的教育和正确体育思想的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