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加大学校园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主流媒体是相对于非主流媒体而言的,是指那些影响力大、起主导作用、能够代表或左右舆论的媒体,一般指中央、各省市区党委机关报和中央、各省市区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其他一些大报大台。大学校园主流媒体主要是指各高校官方网站主页、高校相关部门的网站、各学院系的网站、校园BBS以及其他学生社团网站等在校园中被高校师生公认的、有相当影响力的校园网站。这类网站具有很大的浏览量和很高关注度。在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这一方面说明大学校园网络舆论在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则说明还有很多同学对大学校园网络媒介不太感兴趣,缺少关注,观念和行为不会受到影响,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网络舆论的可信性与可控性不强,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心存疑虑;二是大学校园主流媒体网站的建设不够完善,学生对校园媒体的关注度不高,主要是因为网站的吸引力不够。目前,由于硬件设施、队伍建设和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因素,校园中网络新闻媒体很大程度上是为校报、电视、广播等在网络上提供一个平台,网络中的内容仅仅是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的简单陈列。此外,高校的网络媒体不仅仅具有宣传作用,作为一种教育载体,广泛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具有育人功能。在现实中,高校的新闻媒体主要着重于事件的报道、信息的传递等,停留在“舆论育人”的层面,“实践育人”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二)管理者增加大学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网络中的信息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有60%的学生认为“网络内容无所不有,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很多学生在遇到麻烦和烦心事的时候就会在网络平台上发泄,那些缺乏网络道德的大学生可能会将郁闷转化为谩骂,而这样的谩骂行为有时候可以得到共鸣,有相似经历的同学会大力支持,严重破坏校园网络舆论的和谐。大学生的抱怨通常都是关于学校管理事务和后勤服务等“热门话题”,他们对学校做出负面评价,而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学校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很少做出正面回应,大多采取的措施是管理员进行封堵,删除帖子或是强令个人给予删除。这种封堵使学生的情绪得不到宣泄,反而会加剧学生的反感。如果一个平台受阻,他们会选择其他的平台来发泄,这样不但不会使事情得到解决,反而会助长矛盾的激化。此外,部分高校在校园网络舆论引导中艺术性不强,不能及时地对方法进行更新,使得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频频受阻。 五、结语 本文的定量调查还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本校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建设不满意,只有少数学生认为已经达到“很和谐”的状态。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8.8%的学生认为本校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建设处于“一般”状态,不是很满意;有11.8%的学生认为本校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建设已经达到“和谐”,基本认同其建设的状况;只有36名学生(占4.2%)对本校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建设感到很满意,认为“很和谐”。因此,对学生而言,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建设要达到和谐的境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学生认为当前学校的管理模式不是很科学,甚至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根据媒介环境的定义,现有校园网络舆论不仅存在于媒介环境,而且作用于媒介环境。由此可见,目前大学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与问题都与媒介环境有关。调查表明,95.3%的同学认为,一个学校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管理方式、方法不科学,会阻碍校园的和谐进程。75.6%的学生认为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管理模式是影响校园和谐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一个学校的制度是校园和谐的重要体现。以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建设的现状与学生的多元性文化特征为基础,以媒介环境为出发点对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进行改造,将会是大学校园网络舆论研究的关键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树春,王大鹏.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校园建设.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2]魏聚刚.校园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影响.新闻爱好者,2011.11(下). [3]李华昌,嵇安奕.从微博平台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建设.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