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和培养目标 全军院校要把培养创新人才纳入人才培养规划中,给予创新人才培养大力支持,创造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提出培养目标。要把创新人才培养纳入年度考核,以引起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要把具有创新特质的人纳入到创新人才培养规划中,把不具有其特质的人纳入常规人才培养规划中,让能飞者飞得更高,给其翅膀,给其“东风”。 (二)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大胆创新 1.给予创新人才生长土壤,创造学习型组织,激励创新激情 创新人才具有与常规人才不同的特质,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也要不同常规,要创造适合其生长的“土壤”、“阳光”和“养分”等。根据创新人才的个性、爱好、学识的不同,将条件类似的人才组织到一起,形成学习型小组。 在完成必修课程的情况下,以小组为单位,打破传统传授式学习方式,以学习者为主体,鼓励其自主学习,减少讲座课,增加研讨课。院校要为其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在学习者需要查找资料或需要进行实验时,给予大力支持,提供经费、导师、实验设备等完善的服务,激发其创新热情。 要让创新人才充分了解国际尖端技术,产生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强烈的成功意识。以危机意识作为创新人才前行的驱动和思想基础,不急于求成,改变先理论学习后实践的方式,可以先经历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收效将大大增强。 2.打破传统,采用小班研讨模式,激发创新灵感,获得思想启迪 由于创新人才具有批判思维,敢于质疑权威论断,不盲目跟从,所以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以要打破传统,让学生变成“老师”,老师变为引导者与服务者,采用小班研讨式教学,让学习者定期就某一专题轮流上台向全班同学汇报其研究报告或学习心得,老师作为主持人进行引导,听讲者共同讨论,随时提问,在讨论中激发创新灵感,获得思想启迪。 只要是一名创新人才,不论其是否来自名校,不论其是否曾经获得高分,只要有创新精神与能力,都不会阻止其向科学技术冲锋的激情。我国曾经有一名轮船上的焊接工在焊接轮船的核心部件——发动机叶轮时,遇到了技术难关,厂家向国外厂家求助时,由于涉及核心技术遭到拒绝。这名焊接工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攻克了技术难题,其所创造的独特的焊接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获得了核心技术,让德国西门子公司都刮目相看——一名焊接工挽救了中国的造船业!奇迹往往就是由创新人才创造的。 对于创新人才要敢于让其尝试,允许其经历失败,在条件成熟时,可以给课题,鼓励他们进行研究。只有给了创新人才创新的土壤,才有可能结出创新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most.gov.cn/ztzl/gjkxjsjldh/jldh2013/jldh13zxdt/201401/t20140110_111484.htm. [2]李现平.军队院校教育转型六议[J].继续教育,2012,(11). [3]包喻.创新人才是与常规人才相对应的一种人才类型[EB/OL].http://www.doc88.com/p-6791654941394.html. [4]李现平.席明纳小班研讨教学模式[J].继续教育.2012,(1). 【责任编辑:贾利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