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对责任教育形成深刻的理性认识。蒋建华校长和他的团队,对“责任教育”的谱系进行了认真的学术梳理,对关键概念有了准确的解释,对基本问题有了科学的认识。比如责任与自由,看似一对矛盾,但在蒋校长的解读中,它们本身是一个硬币的两个侧面,恰如他经常引用《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言:“公民身份意味着伴随着有责任的自由身份。”自由如果没有责任,那人就是所谓自由的奴隶,就被所谓的自由绑架了,其实他也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同样,如果讲责任不讲自由,那是把学生往死里整,那是不负责任!在泰州中学听“责任教育”的一些讲述,有时会让我联想到泰戈尔的诗句:“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让你拥有,光辉灿烂的自由!” 第三,构建“责任教育”的实践体系。“责任教育”怎样落到地上?泰州中学有着完整的实践体系,学校制定了“责任教育”指南,对所有师生员工都有明确的职责要求。“指南”分为共同责任和特定责任,特定责任又细化为对校级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一线老师、在校学生、教辅人员、后勤人员、学生家长、学校校友不同的职责要求。从培养师生成为责任主体的具体做法看,学校着力培育负责任的学生,开展十大主题教育(道德与法规、责任与奉献、文明与习惯、感恩与俭朴、劳动与技能、生成与环境、心理与健康、生命与安全、审美与赏识、实践与创新),培养十种意识(道德意识、学习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生存意识、俭朴意识、公民意识、感恩意识、健康意识等),搭建各种平台(“人生规划导航”“素质教育个十百千行动计划”泰中“六节”“青少年科技创意行动计划”等);培养负责任的教师,成立“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学校”,创建责任课堂,提倡“五感”(方向感、责任感、约束感、成就感、幸福感)、“五不给”(不给学生留不便、不给家长留非议、不给工作留漏洞、不给教学留隐患、不给学校声誉留遗憾),完善个性化成长规划,建立激励性评价制度。这样,步步踏实,着着夯实,责任教育也就落地生根了。 第四,讲求工作艺术。蒋建华校长在国外看到酒店刻板式地把鸡蛋煮五分钟,一方面是人家工作的精细使他有所触动,更重要的是他对度的把握有了更好的认识。在一所优质高中里,怎样把握“度”确实既是一种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蒋校长创造性地提出三个适度:适度负担、适度压力、适度宽松,这使“责任教育”的举措更“中国化”,更为稳妥。而这种平衡艺术、中庸意识,在他的管理和教学中时常可见,比如他对教师提出要工作也要家庭,要学生也要孩子,要质量也要健康,这其实是包含人文意蕴的科学精神了。 四、大家品位 蒋建华本身有大气、大度、大爱的人生追求,“责任教育”也逐渐有些大家气象。 第一,名门流韵。一般而言,“大家”与“名门”“望族”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所谓“大家闺秀”是也。泰州中学“出身”名门,与胡瑗、王艮这些思想家、教育家相联结,是安定书院、泰州学堂的延续,当代又有国家领袖胡锦涛、科学家李德仁、教育家洪宗礼等,可谓星光灿烂,“责任”二字更是胡瑗、王艮的核心人格元素,是省泰中人重要的文化基因。蒋校长和他的团队自觉地意识到文化资源的重要性,2009年就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发掘“三名文化”,推进“责任教育”实践研究》,其“三名”即指名人、名景、名品。学校通过名人研究、名景开发、名品打造,利用“三名”文化资源中蕴涵的“崇高”“务本”来激励师生,使责任教育与学校文化传统一脉相承。 第二,铸塑校魂,文化精髓,立校之魂。泰州中学在推进“责任教育”过程中,着意让责任文化贯注其间,提炼泰中精神:坚守的目标追求,强烈的进取精神,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独特的文化韵味;架构文化符号,设计学校校徽和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并注册国家商标,设计制作奥运火炬传递纪念邮册,发行安定书院邮票,邀请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题写办学理念,邀请范曾先生题写校名,修复、保护安定书院、总书记读书楼,建成洪宗礼等捐建的弘文馆,成立胡瑗思想研究所、洪宗礼教育思想研究所,形成较为完备的符号系统;营造文化场域,收集整理责任教育资料与名家名人箴言,制定《责任教育行动指南》,编写“责任教育”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唱响文化主题《责任之歌》,举办责任教育论坛、故事会,创办内刊《责任教育天地》,开办校园网“责任教育”专栏,开设校园广播台“责任教育之声”,链接“中国责任网”等,通过各种活动强化师生承载责任、履行责任、守卫责任的意识。 第三,培育新人。“责任教育”意味着首先对学生负责,其前提则应是真正明乎培养什么样的人。蒋建华提出:好校长应当“五观端正”,这“五观”指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人文观、幸福观。董旭午老师认为:“‘责任教育’的核心价值指向学生思维、品格、能力、素养的发展和提升,绝不是仅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高考负责”,这些教育见解都包含了对“新人”的一种追求。在董旭午老师的教学中,就非常重视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他的学生随笔合集题为《青春,肩起使命长高》,那些文章如《不做乖孩子》《两眼看刘邦》《民意不能承受之重》《关于“地沟油”事件的思考》等等,其间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青春的气息,让人不时怦然心动,确乎有种孩子“长高”的感觉。 在泰州中学校园里,当年由胡瑗先生亲手种植的银杏树,历经千年雨露阳光而根深叶茂;胡锦涛主席重返母校亲手栽种的一棵银杏树也呈勃勃生机。蒋建华校长经常和老师们讨论的一个话题是:“两胡之外,我们还有什么?”他和当今省泰中人“责任教育”的实践,正在对他自己的提问,作出的生动回答。
(杨九俊,江苏教育学会会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特级教师,2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