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责任教育”:江苏省泰州中学的文化名片

时间:2014-05-07 14:52 点击:
近些年来,江苏省泰州中学蒋建华校长倡导负责任的教育理念(以下简称责任教育),将责任融于生命,将责任融于教育,将责任融于生活,使这所名校的千年文脉流转新生,使以名人、名景、名品闻名遐迩的美丽校园,又增添了新的文化名片。 什么是责任教育?在与蒋


  近些年来,江苏省泰州中学蒋建华校长倡导“负责任的教育”理念(以下简称“责任教育”),将责任融于生命,将责任融于教育,将责任融于生活,使这所名校的千年文脉流转新生,使以名人、名景、名品闻名遐迩的美丽校园,又增添了新的文化名片。

  什么是“责任教育”?在与蒋校长的多次晤谈中,在多次流连于江苏省泰州中学校园后,我对“责任教育”的领悟是:

  一、天职意识

  天职意识,就是以为是天降大任,责任使然。在我看来,天职意识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神圣感。我们经常讲,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怎么就是神圣的事业?就是把教育当作自己的宗教,就是以为从事教育来自上苍的召唤。泰州中学的精神鼻祖胡瑗先生的信条是“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以“天下”之视野思想,自觉地将学校责任与“天下”联结在一起。两度执教安定书院的王艮先生,曾做梦梦到天塌下来,他奋力起来撑天。这些先贤都是怀揣神圣感开创事业的。我们经常引用并作为座右铭的“诗意地栖居”,源于荷尔德林的诗,荷尔德林在“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前面,一而再,再而三地吟诵“人便会欣喜地用神性度测自身”,“神本是人的标尺”等等。海德格尔激赏推崇荷尔德林,也使这一诗句广泛传播。在海德格尔看来,“栖居”是超功利、超逻辑、超时空、超生死的,这也就是“诗意”,这也就是天地人神的内在一体。蒋建华校长曾多次引用过一则材料:一位修道士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第一种人有一条命,叫性命;第二种人有两条命,即性命和生命;第三种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这三条命分别代表生存、生活和责任。第一种人平庸,第二种人优秀,第三种人伟大。蒋校长提出“责任教育”理念,就是着眼“天下”,就是思考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就是超越了具体的功利观,就是为使命所召唤!

  第二,敬畏心。人们所说的神性、宗教感并不一定指具体的宗教,不一定指那个人格上帝。这更是一种象征,是超越功利的精神追求,是植根于内心深处的声声召唤,它与宗教感联系在一起,与信仰联系在一起,人们把教育当作自己的宗教,当作自己的信仰,于是就会生成一种庄严的敬畏感。英国人类学家马雷特说:“在所有的英语词汇中,‘敬畏’一词最贴切地表达了最基本的宗教感情。”“惊羡、钦佩、兴趣、尊重,也许还有爱,同样都是敬畏这一基本精神状态的本质要素。”胡瑗、王艮都是对教育有向往、有仰望、有敬畏的,胡锦涛主席回母校接见的洪宗礼老师,对事业“走火入魔般”地投入,就是把事业当作宗教,怀有神圣感、敬畏心去做的,“责任教育”的提出和实践都是与对教育的敬畏心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自觉性。亚里士多德对责任的理解是“自愿和能力”。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天职意识就是所作所为源于内心。北宋年间,在泰州从政治学的范仲淹、胡瑗等人,冲破思想界的混浊与黑暗,就是以“贵在自觉”彰显于思想史的。“责任教育”不是上面的任务,不是外加的工作,完完全全发乎本心。蒋建华2005年出任泰州中学校长,在深入研究胡瑗教育思想,关注中外教育发展趋势,反思国内教育现状,联系学校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负责任的教育”理念,并通过全校师生的反复讨论和教代会通过,最后确定为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这本身就是内在自觉,一种主动的担当。

  二、挚爱情怀

  “责任教育”怎样体现挚爱情怀?

  第一,责任源自于爱。弗洛姆在解读爱的内涵时,把责任作为其中的重要元素,可见,责任在本质上就是源于爱。作家毕飞宇在《推拿》获得茅盾文学奖后,说了一句颇引起争议的话:“对于小说家,想象力没有理解力重要。”他进而解释道:想象力的背后是才华,理解力的背后是情怀。毕飞宇的《推拿》是写一群盲人按摩师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对这群特殊的人尊重和爱确实是最为重要的。夏丏尊先生说过,学校是一个池塘,有的人总是关注池塘是方的还是圆的,其实最重要的是池塘里的水,这里水是爱,是情,至于方圆如何是无所谓的。讲责任,负责任,践行“责任教育”,本身就是因爱而起。

  第二,爱有教育的意蕴。从泰州中学的实践看,教育挚爱一是基于公正。王艮当年办学,就是高举有教无类大旗的。我熟悉的几位泰州中学的校友,往往谈起六十年代在泰州中学读书时,老师省吃俭用给他们资助,总是非常动情的。今天的省泰中校园里,也经常听到所谓学困生“鲤鱼翻身”的故事,都是因为老师具有基于教育公正的爱。比如《人民教育》曾经刊载过费翔同学的成长经历,班主任陈老师面对这个逃课钓鱼、上课睡觉、五门功课只考100多分的学生,给予关注、关心、关爱,唤醒他的内在追求和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感,使他高出录取线40多分,考上了空军飞行学院,就是爱和责任创造的奇迹。二是爱在终身。蒋建华和泰州中学的老师们不仅爱在当下,而是国家情怀,天下职责,长远期待,把爱在现在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终身幸福联系在一起,把爱学生与爱社会爱国家联系在一起,着眼为社会、为民族培养顶天立地的人。三是播洒幸福。正是因为“责任教育”,使教育的过程,成长的过程,总是“人间四月天”。王艮先生当年说过,学不是太累人的,用今天眼光看,其实也是要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责任教育对学生当下的生活负责任,就是努力让学生的生活、生长有幸福感,就是让教与学的生活成为幸福的生活。

  第三,挚爱岗位。蒋建华对责任的理解是与挚爱的教育情怀相联结的。他说,好的校长要做到“三大”“三有”和“三靠”,“三大”即对待教育事业要有大爱,还要有大度和大气;“三有”即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理想追求、个性风格;“三靠”,要靠爱心、责任心、智慧治校育人。可见,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爱”。负责任的教师职责要求也是以爱贯注其间的,高莉老师的成长感悟中提出思有高度、业有深度、教有宽度,其实也是挚爱情怀的一种教育表达。诚如有的学生所言,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在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挚爱。

  三、科学精神

  胡瑗先生当年针对时弊,倡导培养通经致用的人才,提出“明体达用”的主张,至今文脉承传,“明体达用”成为泰州中学的校训,这就使得“责任教育”天然地具有了科学精神。

  第一,基于深入调研。蒋校长提出责任教育固然是有感而为,但他们不仅仅“跟着感觉走”,而是基于深入的专题调研,学校对中学生负责任教育现状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了当今中学生负责任品质的现状、存在问题、影响因素等,了解了我国负责任教育状况,使责任教育有了科学实施的基础。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