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们能摘到一个小苹果,老师就要及时地加以赞扬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起在初中阶段被打消的自信心,他们就会步履更稳健,跳跃更有力,摘到一个个更大更圆的苹果,完成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走向成功。记得我教过的一个汽车驾驶专业的学生,这个班青一色的男生,个个都是“调皮猴儿”,有几个甚至还在派出所挂过号,成绩差就更不用说了,是这一年级最差的班。采取鼓励的办法,分阶段制定学习目标,我们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语文、数学这些课的知识基础要求比较高,一下子成绩难以提高,政治课、专业课对基础要求不太强,那么首先从这些课开始,一步一步来,一点一点进步,然后全面提高学业成绩。结果,这一年的学年末文化课全市统考,这个班的政治统考成绩在全年级的11个班当中名列第一,数学成绩也跃至第八,语文成绩跃居第七,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效果。后来,这个班参加高考的9名同学中,院朴成同学高考成绩名列包头市汽驾专业第一名,席志伟同学因户口在乌盟,回乌盟高考,高考成绩名列乌盟汽驾专业第一名,几年后,刘凯同学从农大参军,当上了军官,其他同学大多毕业分配在国有大型企业北重集团工作,成了工厂的一线骨干。同学们回校探望老师,说起当年,都说要不是职业学校,要不是老师的鼓励和培育,很难想像自己能上大学,进工厂,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关注学生,尊重细节 由于职业高中的学生大多是中考选拔中的被淘汰者,所以他(她)们的性格更加敏感脆弱,在教育活动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学生的逆反情绪,会使我们的许多工作前功尽弃。 正因为职业高中的学生更敏感,所以他们更需要尊重,更渴望理解和沟通。这需要教师时时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言谈举止,时时关注教育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时时提醒自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长此以往,点点滴滴地积累起来,学生才会有进步,有可喜的变化。我们私下里常常会说,学生很“随”班主任,就是说,学生的言谈举止和班主任很相像。其实道理很简单,一般说来,是因为班主任和本班的学生接触最多,班主任的言行不自觉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生的言语做事等行为方式才会表现出“随”班主任来。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非常需要重视细节,很可能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会伤害一个脆弱的心灵;也很可能你对学生关爱的一个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会感动一颗需要抚慰的心灵;也很有可能,你对某事某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很多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的细节,会对学生造成意料不到的影响。比如,作为教师,我们走在校园里经常会遇到“老师好”这样的问候,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报以点头微笑,但时间一久就习以为常,往往就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了。这时候,在学生心里就会造成这样一个错觉,学生尊重老师是理所当然的,老师用不着尊重学生,这样就会产生一种等级观念,而非平等观念。相反,如果每一个老师都不要忽略这样的细节,都能对学生的问候报以微笑,或回报一声“你好”,学生就会感到在生活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会产生受关注受尊重的非常愉悦的心理反应,师生关系也会更融洽。 关心学生,重视细节,虽不过是小事小非,却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影响他们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做事原则,进而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例如有个计算机应用班,学生思维很活跃,学习成绩好,文体活动表现也很突出。这个班的课堂总是非常活跃,同学们思维敏捷,课堂上积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还有几个全校闻名的优秀学生。在这个班里,有个不太起眼的学生,比较沉默,比起那些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的同学们来,实在是不太引人注目,但正是这个小个子男生,每次我上课,他都把投影仪从办公室搬到班里,有一次因为办公室里的投影仪被其他老师用了,甚至从一楼的办公室借来搬到四楼。没有谁要求他来做这件事情,每次都是他主动来做。为此,我在全班表扬了他,我告诉同学们,一个人是否优秀,体现在很多方面:成绩优异,课堂上能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是优秀;在班集体中,能默默为集体做事,不抱怨,也不张扬,更是一种优秀,是一种品质和人格层面上的优秀,是能伴随一生的优秀。通过这件事情,同学们更加主动地关心集体了,而这名同学自信起来,课堂发言也多了起来。在家长会上,我再次表扬了这名同学。这看起来有点小题大做,其实我是想通过这个问题教育学生,在这个时代,呼唤个性,呼唤创新,这样才能带来发展,但是,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什么阶段,集体主义、对社会的奉献精神都不能丢,这样才能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和谐,才能带来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如此,班集体建设也是如此,人生设计更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