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教学看课堂的智性之美

时间:2014-04-23 17:10 点击:
内容摘要:课堂别具匠心的建构,更能助推课堂的生成,更能内化学生的情感。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堂建构也不尽相同,让学生徜徉在语文课堂摇曳多姿、充满智性之美的花海中,便可尽情感受语文的魅力。本文以《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例,来谈谈语文课

  内容摘要:课堂别具匠心的建构,更能助推课堂的生成,更能内化学生的情感。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堂建构也不尽相同,让学生徜徉在语文课堂摇曳多姿、充满智性之美的花海中,便可尽情感受语文的魅力。本文以《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例,来谈谈语文课堂的智性之美。

  关键词:传统文化情感课堂教学智性之美

  【课堂教学】

  一.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再过一个星期,我们头顶的月亮将是一年中最大最亮的时候。举头望月,你会有哪些联想呢?

  生:八月十五快到了,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生:《红楼梦》里的一句诗,“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望”。

  生:抬头望月,会引起远方的人对家的思念、会渴望一家团圆。

  师:一轮圆月,承载了如此丰富的传统,传达了如此绚烂的文化,它包含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呢?让我们通过著名学者庞朴的一篇学术论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来加深我们的认识吧!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要培养自己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并且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能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并且正确对待。

  二.整体感知

  师:这篇文章思路清晰,有小标题明示。请概括各部分内容。

  生:开头写传统与文化密不可分。中间二、三部分分别阐述“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最后一部分阐述“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两重性,并告诉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

  师:请探究这三层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是“总——分——总”的关系。

  生:作者先说两者关系,再进一步阐明两者区别,最后深层次分析两者的特性及对待的方法,这又构成了递进关系。

  师:这样的安排,使文章层次清楚、说理严密。

  三.合作探究

  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是什么呢?先请大家思考:蜜蜂和蜂蜜的区别是怎样的?

  生:蜜蜂是“蜂”,蜂蜜是“蜜”,同样,“传统文化”强调“文化”,“文化传统”强调“传统”,两者侧重点不同。

  师:我们来看主体部分:“传统文化”、“文化传统”这两部分。课前同学们通过完成一个表格思考了一个问题:课文从哪些角度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进行阐述?概括阐述的内容。

  生:投影表格,并互相完善。

  师:同学们的概括基本准确。思路句一般出现在段落的首尾,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脉络。第二部分从内容、范围、特征以及应采取的方式态度这些角度阐述了“传统文化”;第三部分从特点、诞生生成、变化规律及不同文化的交流这些角度阐述了“文化传统”。请根据二、三部分的内容,从形成、内容、范围、特征等方面概括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传统。

  生:思考交流。

  师:“传统文化”较易概括,请对照投影对“文化传统”的概括,完善自己的答案。(投影:“文化传统是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现实文化和人民灵魂之中的具有惰性和凝聚力双重力量的,不断变化和更新的民族精神。”)

  师:我们再来看一开始提到的“月亮”这一载体,在联想到的这些内容中,你觉得哪些是传统文化?哪些是文化传统?

  生:传统节日和诗句这些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属于传统文化,而“思念”“团圆”这些共同的民族心理属于文化传统。

  师:分析得很透彻。其实这样的传统文化是具有其民族性的。记得有篇文章说美国人看月亮时想到的就是水和空气!

  师:看来同学们对两者的认识已经很深刻了。作者是如何做到让说理如此深邃的?这离不开作者辩证思考的能力。其实,庞朴先生一贯重视辩证思维的作用,对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进行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篇文章便是典型之作。请一位同学朗读“文化传统”这一部分11至13段,其余同学划出辩证性很强的句子,并思考:作者是如何辩证思维的?

  生:第11段,作者认为文化传统既是一种惰性力量,也是凝聚力量,是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

  生:第12段,作者认为文化传统并非不变,是缓慢、渐进地变化的,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生:第13段,作者阐述了不同文化间的接触、交流、变化,是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师:学会辩证思维,需要我们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这样才能使论证缜密而周延。其实,文章处处洋溢着辩证思维的光芒,第四部分作者说传统既是财富也是包袱,该如何对待呢?请辩证地阐述!

  生:从全面地看问题的角度出发,应看到它既是财富又是包袱的两面性,应扬长抑短,辩证对待。从发展地看问题的角度出发,传统也会变化、更新,我们应适应变化发展的趋势。

  师:理解深刻,表述准确。

  四.拓展延伸

  师:我们要辩证地对待传统,并让它随时代而更新。有这样一个例子,清明节中国有一个传统是烧纸钱祭祖,有人反对说这样污染环境,于是有了网上祭祀,叫“网祭”!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辩证地分析。

  生:“祭祖”蕴含了一种美好的情怀,它表明中国人不忘根的文化传统。可是它的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可以更加环保、科学一点。我赞成“网祭”。

  五.课堂小结

  师:这堂课我们感受了辩证思维的强大力量,了解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并且学到了正确对待传统的方法。可是,对于文化,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审视的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认识与沟通,接下来我们将进入第二板块的学习,下课。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