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县级职业教育普遍寒冬,如何在新形势求生存,图发展呢?愚为:县级职业教育的定位应是: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县级职业教育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改革的首要就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应树立以下的观念。 关键词:职业教育;道路;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292-01 1.去行政化,按市场化要求办学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县级职业教育参照企业,面向市场,不面对市场就无法办学或者办不好学,甚至破产。为什么有一些条件一流的国家级重点、省市级重点中专学校,有一流的教学设施、财政负担员工工资和不少"双师型"教师的公立学校,在市场竞争中也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逊色于自负盈亏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培训机构。其根本原因就是行政化办学,教育观念落后,不适应市场化办学。 为此,我们要转变办学机制,去行政化,走市场经济的道路,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市场化"的观念,主动面向市场、分析市场,走向市场、服务市场,以市场为"衣食父母",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自我生存和发展。在为市场服务中,通过创收实现和加快自我发展,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和唯一选择。因此,职业教育应依靠市场,借助国家大力举办职业教育的东风,立足各县实际,以需定产,进行量化管理,并对其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和科学核算,彻底改变传统政府统包统管的教育体制,职业教育管理要去行政化,使职业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办学方式灵活化,绩效挂钩。重视中职人才培养的供需平衡的关系,专业的设置、招生的多少、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数量,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要用市场机制来管理和运作职业教育。 2.引入现代产权制度,实现产业化办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借鉴企业管理的理念,引入现代产权制度,当作产业来运作,实行产业化办学。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职业教育与三大产业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它与产业有着割舍不断的亲缘关系。立足产业化办学,就是要下大功夫研究职业教育的需求与供给、成本与效益等。在产业化办学模式下,学校成为产业主体,学校的一切教育资源,包括学校的占地、校舍、教育教学设施以及全体教师、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经验及教育行为,都成为产业资源,形成产权资本的主要来源。对其有偿地科学利用,通过自己的"优质经营"去服务、占领市场,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职业教育的旺盛生命力。
鼓励和支持学校及教师创办产教学实体,打破教师不能从事盈利活动的桎梏,走教育服务市场之路,获得职业教育新生,用完全市场化管理模式进行运作,突破学历教育框架,职业教育升学模式也是违背初衷的,实践证明也是穿新鞋走老路,使职业教育真正步入产业化、市场化,盈利能力可以作为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例如成立校办企业、校办培训机构、进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也为学生的就业做很好的引航工作和提供实践机会,为学校紧紧把握市场脉搏提供契机。针对职业教育目前的弱势处境,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如在一定期限内完成职业教育创收目标后,免收管理费并进行奖励,否则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借助名校、高校、名企、名师的优势资源,与众多有培训机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市场化合作;还可以鼓励教师到社会从事盈利性的相关工作,接地气,了解市场,突破以往学校读书,毕业当教师的模式,为职业教育产业化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