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简论高职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及预防策略

时间:2014-04-10 14:32 点击:
摘要:近年来,高职生自杀事件呈现上升趋势,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四个方面透视和分析了高职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其预防策略。 关键词:高职生;自杀;主要原因;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

  摘要:近年来,高职生自杀事件呈现上升趋势,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四个方面透视和分析了高职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其预防策略。

  关键词:高职生;自杀;主要原因;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3—0020—02

  一、高职生自杀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因素

  1.社会的歧视与偏见。目前中国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歧视,对职业院校的认同程度不高,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普遍认为是“二流教育”。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高职生出现了许多的心理问题,从而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

  2.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高职生基础理论薄弱,学习时间又比本科生少一年,造成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在文凭上不及本科生;在技能方面,则受到各类外来务工者及中职生的双重冲击。所以,他们在就业问题上不仅没有看到自己的竞争优势,更没有看到前途和希望,便产生了严重的自暴自弃情绪,甚至产生自杀想法及行为。

  3.媒体对自杀的大肆渲染。报纸、网络等媒体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提高点击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报道大学生自杀事件时仍停留在“事件性”报道阶段,其关于自杀事件的大肆渲染对那些徘徊在生死边缘的高职生具有极强的暗示作用。

  (二)学校因素

  1.忽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阶段,高职生虽然生理上已经趋于成熟,但心理上却处于不完全成熟的时期。他们自立能力较差,做事容易主观武断,脱离实际,往往容易被流行的思潮所左右,产生思想上的困惑。

  2.缺乏生命及人生意义的关注。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的有关“敬畏生命、呵护生命、发展生命”等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非常之少,高职生很容易对人生和自我生命产生怀疑。这使得高职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最终使他们漠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选择自杀行为。

  (三)家庭因素

  1.家庭经济条件差。从高职生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来看,高职院校的生源大多来自农村。高职生的家长往往双亲都出去工作,且他们的学历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往往缺少有力的监管和有效的指导,这使得他们的家庭关系日益淡漠。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当孩子遇到心理问题,又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倾吐时,很容易采取自杀这种极端的行为。

  2.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当代的高职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这极易导致两种极端情况的发生。一是溺爱。孩子是家庭的核心,父母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最好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也从不让孩子去动手,这种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子女承受挫折能力差,适应环境能力差。二是期望过高。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期望值过高。当孩子面对各种挫折时会无所适从,觉得自己很没用,辜负了家人对自己的殷切期望。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