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教师党员“创先争优”考核评价方式探究

时间:2014-04-10 14:21 点击:
摘要:创先争优活动不是一时之兴,阶段之举,而是党建工程的永恒课题,必须形成长效机制的战略思考。而长效机制的建设不能缺少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是一根指挥棒。应采取模块化设置,将考核内容多层化、条理化,将考核标准多样化、具体化,促成考核

  摘要:“创先争优”活动不是一时之兴,阶段之举,而是党建工程的永恒课题,必须形成长效机制的战略思考。而长效机制的建设不能缺少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是一根指挥棒。应采取模块化设置,将考核内容多层化、条理化,将考核标准多样化、具体化,促成考核主体的多元化,让每一个党员都能通过考核评价模块寻找到自己的亮点,不断产生夺冠的念想。

  关键词:创先争优;考核评价;模块设置与操作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3—0010—03

  一、“创先争优”考核评价存在的普遍问题

  1.考核评价的内容、标准无序化。党员“创先争优”一般是结合年度工作总结、民主评议进行的,在创和争的过程中,一些基层党组织往往是重结果评价,而轻过程考核。布置创先争优工作的时候只有粗线条的、口号式的原则要求,到了总结评议的时候,忙于发文、下通知,抽象地拟定几条评比标准,或以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为核心,随意添加附设条件、决定条件,或者就是把教师的教学考核、科研考核作为党员“创先争优”的操作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的缺失,不利于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随意性、抽象性的考核标准,更不可能创出真正的先进,争出真正的优者,反而让会“总结”、会“宣传”者得势。虽然把教师党员放在整个教师群体的教学、科研考核评价之中,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但容易忽略对党员组织观念、党性修养、思想作风的特殊性要求,不利于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自我身份意识的认知和提升。考核评价中的这种随意性、抽象性、不公性,大大降低了“争优”结果的公信度,使本来应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争”活动,多少变得有些冷漠和寡淡。

  2.考核评价,“优”落谁家,领导说了算。由于考核评价体系的缺失,或不科学、不完善,到了年度总结、民主评议的时候,“优”落谁家,常让人看不清、摸不准,而且容易让人形成等待领导“最后裁判”的习惯性思维定式。领导钦点,要么一呼百应,要么无声默认。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优”落谁家,领导说了算,都是有悖法理的。与法说,在组织内每一个党员无论职位高低都是普通的一份子,不尊重民意,或失去民意基础,习惯于个人说了算,都会有失公允,损坏党的民主风气;与理说,创先争优是要树立典型,彰显榜样的力量,没有比照,没有民意的公信,“优”给谁看?就会没有感召力,失去激励的作用。

  3.考核评价,“优”落谁家,投票决定。与领导说了算相比,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最省事,争优之“果”看似公平、公正,即使与实不符,谁也不好言语,也最能让人接受。但是,科学地分析这种评价方式,同样会因为主观因素、人情因素的多重不确定性,给创先争优活动带来不利影响,无形挫伤一些正直、有魄力、个性亮点多的党员愿创想争的积极性。虽然投票看的是多数,有一定的公信度,但没有制度规范、程序公正的良好环境,这种公信度并不完全健康,甚至会潜意识地造成错觉,让人学得乖巧,变得世俗,削弱党员的原则性,削弱党组织的战斗力。

  4.考核评价,“优”落谁家,轮流坐庄。与领导说了算和投票决定相比,这种考核评价方式美其名曰是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如果“照顾”“均沾”也能调动积极性,无需区分干得好与坏、多与少,“创”和“争”岂不失去了本身的内涵意义?“创先争优”活动的目的,是要通过激励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发进取,发挥先锋队的作用,用一流的品质,创一流的业绩,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先”和“优”都是在创和争中打拼出来的,轮流坐庄,不但会让努力的党员、发奋的党员创和争的自觉性、积极性受到损害,也会滋长碌碌无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情绪,涣散党员队伍的意志,懈怠党员队伍的进取心。

  二、“创先争优”考核评价模块的设置

  “‘创先争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形成长效机制,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模块化设置,是目前诸多考核评价体系中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通过模块的设置,可以将考核内容多层化、条理化、清晰化,既能顾及全面,又能突出重点;可以将考核标准多样化、具体化,便于操作,既体现共性要求,又反映个性发展;可以实现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自评他评结合,追求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不同激励效果。让每一个党员都能通过“创先争优”的考核评价模块寻找到自己的亮点,发挥自己的优势。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