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优化课堂质量 (1)加强教案编写能力,促进有效备课。首先:备课要有系统的计划。从目标的达成到内容的安排都应有系统的构思,在一定程度上与以前的课能够顺利的衔接,使得每一次课都能有的放矢。其次:备课的形式要更新。在备课的形式上不必拘泥于以往的传统模式,但要在必备的几个基本环节写清楚的前提下备出特色,备出新意。第三:备课要符合学校实际。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做到精确讲解。作为中学体育教师要学会熟练运用术语,口令提示。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作用、要领做法和要求等时,语言要准确、用词要确切、语气要肯定、表达到生动,要用最短的语言达到最大的效果。教师要熟练运用术语,比如教排球垫球时,要求做到“插、夹、提、移、蹬、跟”,教侧向滑步推铅球时要求做到“蹬、转、送、挺、推、拔”,让讲解能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在队伍调动时要用口令指挥,声音响亮,指示及时,语气短促有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1)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双方的交往是互动的社会性过程。教师要真正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尊重理解学生,善于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并能结合体育课章的特点,给他们建立平等的竞争环境,给他们创造另一个公平竞争和展示自己的舞台。作为学生要尊重教师,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地参与到练习中,多和教师沟通交流,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师生共同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2)促学生积极投入,提高身心素质。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对象,是建立师生良好关系的其中的一个方面。学生在课堂中要加强对自我的管理、对自我的控制,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自己的不良行为。体育课具有开放性,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必须有更高的自觉性,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比如说在投掷课上,学生如果自由散慢,不按要求列队或练习,就很有可能会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傅建明.教育原理案例教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5) [2]毛振明.好的体育课首先要像体育课[J],2007(1):4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