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通过“合作”学习释疑。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同桌互教互学,另一种是集体共同探究。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会了解自己学习的状况和水平,激发他们超越自己、超越他人的积极性,而且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胆识,有个性、有见解、有创造的能力,对学生领悟不到的东西,教师要进行点拨补充。 (4)对所学问题化难为易、化整为零。学会自己解决疑难问题,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在学习“五壮士英勇跳崖”这一段时,通过自读自悟后引导学生发问:五壮士既然已经完成了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不作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①他们完成任务的心情如何?②此时战士们的处境怎样?在这种处境下他们是怎么想的?通过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注重质疑、释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使学生从“标准答案”、“正确结果”的思维习惯中挣脱出来,追求答案结论的多样性,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从课文中获取信息想,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教师就像是那船标,引导学生质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立足于“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孟庆茂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周小山.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3]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石静茹,女,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2012年被评为陇西县骨干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