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螺旋式循环的研究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实践,它是一种行动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要求边实践边研究,从实践中提炼观点,然后用这些观点来指导实践。 以上三种方法常常是综合运用的。 (三)主要成果 1.提高文化素养 通过研究实践,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发现行动和行动结果(效果)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比如教的行动和教的效果,学的行动和学的效果……,研究的结果,是获得对其中关系和联系的认识,得到关于自己,关于学生,关于教,关于教材等方方面面的认识,这是一个修正和更新,完善和丰富研究者原有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原有的知识背景、知识内容、知识结构都将随之而改变,并得到了重新建构,知识面拓宽了,认识提高了,理论素养丰厚了。 2.改进实践方式 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面的拓宽、认识的提高以及理论素养的丰厚,必将促进自己对教育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联系和关系的深刻洞悉把握,有利于认识、理解和预测教育事实和现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从而进行更有效的促进或控制。这样,教与学的手段和方式肯定会有新的突破,由此获得更好的实践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3.物化研究成果 将自己的研究心得、体验、酸甜苦辣与他人分享。这种分享的过程是一种充实的过程,一种深入研究的过程,一种提高的过程。对一线众多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主要方式是论坛与写作这两种方式,其中,教育写作是最重要的一种物化方式。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肖川教授强调:“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思想在学习和相互交流中生成,在思考中得到提升,在写作中得以梳理”;“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四)主要保障 1.贵在行动 一次扎实的行动胜过一打空洞的口号。如果不付诸行动的话,就不可能体验到研究的乐趣,不可能收获到研究的成果。所以,要变“教育研究,我要行动”为“教育研究,我在行动”! 2.贵在投入 投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费,二是时间、精力。要研究,必备的书籍肯定要买,必备的学术期刊肯定要订阅,这只需要从买香烟的钱中挤一点,从家庭无形的浪费中抠一点,足矣。要研究,肯定需要花时间,花精力,这只要挤一点打麻将的时间,少一点看电视的时间,足矣。 3.贵在坚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戴玉强演唱的“心的舞台”中有这样两句富有哲理的歌词:“当坚持成为唯一的选择,我的命运就被星光恩泽”。搞教育研究,只要坚持就会有成效,也唯有坚持才会有成效。笔者从事反思性研究已近20年,实现了从山区村校复式班到到县属学校教师,再到县教研机构教研员的岗位变换,并有幸被评为特级教师。 坚持吧!只要坚持,就会心想事成! (作者单位:开县教师进修学校,重庆405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