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教育中表扬的系谱探析(3)

时间:2014-04-08 14:56 点击:
人们道德的形成是人选择主动性的表现。因此,道德形成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行为主体的意志自由。然而,当教师把表扬作为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形成的手段时,道德便被作为一种事先确定的道德真理或道德规则而存在

  人们道德的形成是人选择主动性的表现。因此,道德形成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行为主体的意志自由。然而,当教师把表扬作为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形成的手段时,道德便被作为一种事先确定的道德真理或道德规则而存在了,学生道德行为和品质的形成便是对道德规则的遵守和对道德真理的认识。学生主体的所做出的行为不是可以自由选择的,而是在道德规则的指导下做出的选择,无自由可言;学生对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选择和判断,依据的不是自己的意志和认识而是来自教师给予的道德真理。那么道德教育也就变成了一种线性的道德“训练”,而非学生道德意识的自由选择。

  三、表扬涵义系谱的本质

  从心理学角度看,表扬的本义是对行为的一种肯定和赞美,而当其被作为一种手段引入教育中,其含义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是一种评价、激励、体验、德育、控制性手段,也就具有了相应的评价、激励、教育的涵义。我们如果用科恩的“做此就能得彼”的话来解释表扬的变化,那么,本义的表扬是“彼”,“此”则是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发展,经验得到了生长,教师表扬的使用就是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的一种自然的表现。而教育中的表扬则具有强烈“此”的含义,“彼”则是指学生的认识、行为符合和达到了教师的要求和教育教学的已定目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通过使用表扬从而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从宏观意义上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传统教育观念强调目标的达成,而表扬是作为一种手段被引入教育领域,表扬的实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从这一意义上讲,表扬是“此”,目的的达成是“彼”,表扬作为一种手段而存在。当这种手段被单一、廉价的使用时,它也就成了我们所说的过度表扬。作为“彼”的表扬本身没有问题,并且在一些情况下是无害的,在另一些情况下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所关心的是用表扬作为奖品的惯常作为。”[8]教师为了实现控制他人行为,进而实现其教学目标,取他们所欲所需之物来实现,这才是表扬的问题所在。教育中的表扬已经成为教师控制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工具性手段,它忽视学生的个体经验。

  总之,从表扬的本质内涵到表扬的激励、评价、教育性内涵,体现了手段和目的分离,即由促进儿童经验的生长到对儿童的培养再到儿童消费主体的形成,这样的对立体现了表扬作为工具性手段逐渐具有了规训的性质,即表扬成为了一种规训。

  参考文献:

  [1]翟运胜.廉价表扬可以休矣[N].中国教育报,2001-03-04.

  [2][.黄晓磊,黄伟.论教育中的表扬——从过度表扬现象谈起[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s1.

  [3]翟运胜.廉价表扬可以休矣[N].中国教育报,2001-03-04.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81.

  [5][美]杜威.经验与自然[M].傅统先,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89.

  [6]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79.

  [7]李先军.论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表扬[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38.

  [8][美]科恩.奖励的惩罚[M].程寅,艾斐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10):2.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杭州311121)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