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微博环境下“网德”失范表现 3.1网络语言随意放纵 网络语言失范的第一个表现就是语言的随意放纵,如大学生在网上聊天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时用不文明语言或者符号缩写;有些大学生在论坛或者聊天室里就曾经遇到过他人使用脏话或者有人身攻击的言语。 3.2侵犯他人隐私 保护个人隐私是对人的尊严的一种尊重,也是社会伦理的基本要求。但一些大学生利用网络破译、盗取他人的网络信息,窥探他人的电子邮件或者文件传输的内容;有些人对他人的个人资料肆意进行传播,揭露他人的隐私,给他人的身心造成伤害;还有些人任意歪曲个人信息。该行为已严重损害了他人合法权益。 3.3追求网络情缘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的时期,对于爱情有着很强的欲求,但是因为自身的经济、社会和形象方面还不够成熟,一些大学生对于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不擅长,就有可能产生心理扭曲的倾向。在网上他们会将真实身份进行隐瞒,用虚假身份和美丽的谎言和多人同时进行网恋。使得他们离社会道德规范越来越远,这会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严重影响。 3.4网络自闭症等心理问题增多 一些大学生因为沉迷网络,对个人的倾向与偏好过分放纵,时间长就会脱离现实社会,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无情、冷漠的性格,这就是“网络自闭症”,这样会使他与他人的人际关系逐渐疏离,从而越来越不适应现实交往。 4高职院大学生“网德”培养的实践方略 4.1加强大学生“网德”教育宣传 由于网络特点使得在“网德”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的自我选择的比例分很大,教育干预的比例相对较小。如何扩大干预比例,同时还要保证干预的有效性,在大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中让教育的引导与帮助的作用能够真正发挥,这就要对大学生的行为特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熟知他们的表达和交往的方式。 4.2培养大学生“网德”主体意识 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建立起“引导选择”的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主体意识。用传统的道德文化教育,树立其网上道德责任感,从而引导他们提高网络道德的判断力与选择能力,用扬弃态度正视海量网络信息。同时还要教育大学生“从我做起”,启发其道德的自觉性,增强对网上行为自控的能力,使他们可以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4.3创造健康的“网德”环境 培养大学生的“网德”,培育一个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也非常重要。有些网络服务提供商为提高点击率,在自己的网站或者网页上链接各种不健康信息,对广大青少年上网者进行诱惑,这是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在境内注册的各类网站与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中作出相关的规定。 4.4建立健全网络监督和管理机制 网德教育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学校各部门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一,领导重视。学校要统一领导,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机构,统筹规划,以确保网络内容的积极、健康、向上。第二,要健全制度。其中包括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网络信息检查制度与网德管理监控制度等。第三,要有技术支撑。通过技术手段与相关的安全产品来弥补网络的安全缺陷,从而起到净化网络空间,防范有害信息毒害大学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武艳萍.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和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4(1):25. [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G].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4. 作者简介 闫超(1985-),女,满族,河北承德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