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民办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2)

时间:2013-11-13 13:40 点击:
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办学体制,许多民办高职院校地处偏远郊区,教学软硬件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日常教学缺乏实操实训环节,使学生对理论教学产生厌恶情绪;生活配套服务跟不上,不能给予学生一个安心学习的校园环

  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办学体制,许多民办高职院校地处偏远郊区,教学软硬件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日常教学缺乏实操实训环节,使学生对理论教学产生厌恶情绪;生活配套服务跟不上,不能给予学生一个安心学习的校园环境。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可知,许多民办高职院校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宿舍学风和班风较差,部分爱学习的勤奋学生深受此种环境干扰影响,日久后在学习方面也会产生惰性。在调查中发现,41.2%的学生表示曾想过要认真学些专业技能,但散漫的校园环境逐渐侵蚀他们原来的目标,最后他们也只能安于现状,随波逐流加入到“混文凭”的队伍中。近年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失业现象屡见不鲜,同时社会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认可度普遍不高,这些社会形势很容易使民办高职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慢慢会陷入从不思进取、自我放弃到读书无用论的恶性循环中。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物质至上、享乐主义和急功近利等社会不良风气也蔓延至高校,严重影响着民办高职校园风气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
  2.3教学管理因素
  目前,部分民办高职院校领导管理层变动性较大,教学管理制度也朝令夕改,在学风建设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一些民办高职院校的投资人只重视对学校基建、招生宣传等方面的投入,对有利于学风建设的软硬件投资以及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经费支出则很少将其纳入到学校重点建设范畴。虽然一些民办高职院校虽已明显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制度措施实施方面不能严格执行,使学风建设大多流于形式,例如:教师日常停调换课频率较高、考勤制度不能做到严抓不放、考风考纪制度不能严格执行、补考重修课程缺乏严格的考评态度,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都会助长校园“学风不正”的现象。
  民办高职院校相对其他普通高校而言,每周课时较多,但工资福利待遇却较低;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现象明显,专兼职、中老青年教师比例不合理,任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这些问题不利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从严重地影响到校园学风建设。一些教师对民办高职发展前景持悲观态度,因而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心态不稳,不能全心投入教学管理工作中,有的教师忙于每天备课上课而疲惫不堪,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部分返聘的退休中老年教师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辅导员忙于日常学生管理的一般事务性工作,容易疏忽学风教育工作.
  3改善民办高职院校学风现状的对策建议
  3.1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可知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上课出勤率偏低、考试纪律较差,因此,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考勤管理,严抓考风考纪,改革考试制度,适当给予学生考试和毕业压力,以期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在调查中发现,有64.52%的人认为学校在评优评先评奖学金时,更加注重考试成绩,对学风建设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29.3%的人认为这样做会对学风建设起到很大作用。因此,学校在评优评先进评奖学金活动时,应当结合各专业课程任课老师的意见,适当提高专业科目考试成绩的比重,并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嘉奖力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更多学生争优评先。
  3.2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选择旷课或迟到早退,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授课乏味或学生本身缺乏对专业的兴趣。针对此类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对优质师资的培养和仿企业教学环境的建设,一方面应不断督促各系专业教师做好授课前的准备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以提高课堂授课水平;另一方面应创造有利条件帮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与企业实际工作接轨,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的特点,将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带入课堂,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各系部还应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使专业知识系统衔接,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未来就业方向,同时还应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学习和探索国内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丰富课堂内容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改善教学软硬件设施,增加实训实操课时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