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高职学生的特殊性,他们本身就是高考中最后一批录取的考生,处在高等教育金字塔的最底层,基础相对较差,缺乏自信心,大部分学生只会单向 思维,表达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有的根本就没有在公众场合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和能力;自学能力差,阅读面较窄,很多连四大名著都不曾涉猎;写作基础薄 弱,很多同学连请假条、借条都不会写,更不用说复杂的应用文了,面对此类情形,教师如果只是停留在空洞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就根本没有完成高职教育 的培养目标。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存在诸多问题。这种教育方法简单枯燥,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人文素养课程的实际教学中,经常可 以看到学生课堂睡觉甚至旷课现象。由于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学生的参与感不强,教师总是一副严肃的面孔在讲台上自顾自的灌输,学生就会本能地产生排斥感, 总感觉到老师是在强迫自己,没有完全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成了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这是学生不愿接受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造成青少年教育困难的主要 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的人按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 如果教师忽略学生的独特性,不去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内心所困惑的问题,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注重学生人格心理的培养,只是采取简单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 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为学生提供人文知识,但却忽略了教会学生如何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是根本达不到人文素养课程的教学效果 的。 四、校园文化氛围不足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影响人,大学校园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学校的 人文气氛不能很有效地影响和帮助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发展,在网络、图书、人文活动、人文景观等方面,还不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反映出高职院校的校园 氛围作为第二课堂还需加强建设。在跟学生访谈的的过程中,有学生说,从张贴的海报,到校园景观的建设都能看出校与校之间的差距,学生的话反映出这样一种观 点:校园文化是展现一个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一个窗口。但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现状来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氛围人文气息不浓郁,学生的课余生活不像普通本科 院校那样丰富多彩,学校的引导更少,受市场经济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校园文化不足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达不到对高职学生的 人文素养的提升。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需要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意识不会自然形成,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进来,是一项长远复杂的 系统性工程。我们真诚的期盼学术界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这一话题当中来,不断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研究成果,以推动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促进我 国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