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转换须从教师观念出发,教师的转换是对自己的重新检测。要想从文化知识传播着转变为教学方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从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 课程的设计者、从学生素质的培养者转为未来生活的规划者,必须要求教师有良好的个人素质、能力和修养,这几个方面不是固有不变的,是需要不断累积的,因此 教师须努力保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 教师角色的转换归根到底还是考查教师的学习能力如何,从传统的讲授者身份变为课程的设计者身份。教师传业授道的前提是自己掌握专业知识及知识 传播的手段,教师首要的是转换观念,接受网络,会运用网络,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不断提升。朱熹在《活水亭观书有感》中说:“问渠 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阔的心怀来接受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才能永葆思路清晰,有灵感,新水长流。 教师不要排斥新的教学方式,要秉承着学无止境的态度来对待新事物的出现,并利用它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服务。可以利用网络来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还可以提出开放式的提问让学生主动探索,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虽然互联网同教学相结合表面上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但从育人的角度来思考是值得教师付出努 力去开发的,因此观念的转变是做好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前提。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知识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教育已不再具有可全面教授学生所有知识的可能性,课程内容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教师 传统的教学也无法同庞大的网络系统,便捷快速的网络传播相抗衡。因此学生在新时代不是再比拼知识的拥有量,而是对于信息的获取能力、处理能力、分析能力及 利用能力。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也是对教师的新要求、对教育的新要求。教师要主动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新的教育改 革。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了解多种学习途径,更加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信息时代赋予了教育新的特征,教师须具有从传统角色转换出来的觉悟,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全方位的更新。网络化学习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重要 途径。科技永远在发展,教师不能固守于传统角色之中,否则会被时代所淘汰。教师角色的转换,势在必行。在教师角色转换的同时,许多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 也应随之进行调整,如再以以往的教学评价标准来要求教学行为,这也达不到转换角色的目的。因此互联网加入到课堂当中不仅仅是对于教师的教学体系改革,更是 对于整个教学系统的颠覆。 【参考文献】 [1]孙莹.高职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换的理性研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3). [2]于林山.从“主演”到“指导”: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7(4). [3]吴彩斌,邱廷省.项目驱动下研讨式教学改革研究 [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4). [4]李金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理论、现状与对策[J].阅江期刊,2009:20-23. [5]杨爱华.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4(4). [6]朱红,马莉萍,熊煜.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效果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