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依法治教提高教育质量(2)

时间:2016-03-30 09:29 点击:
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参照,教育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 一是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教育部门与行业部门加强合作,实施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

  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参照,教育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
  一是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教育部门与行业部门加强合作,实施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探索工程、医学、农林、法学、新闻传播等领域人才培养新机制。主动对接需求,加快培养服务外包、信息安全、集成电路、非通用语种等领域紧缺人才;全面部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是学科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需求更加匹配。主动对接劳动力市场需求,优化中高职专业设置,中职专业大类由13个增至19个,专业数由270个增至321个,高职新增设3504个与现代产业紧密联系的专业点。
  三是职业教育与产业布局更加协调。高职院校布局向中小城市延伸,全国1186所高职院校中,设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的超过630所,150多所设在工业园区、开发区和科技园区,进一步契合了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四)国际化的视角
  顺应教育国际化的潮流,教育对外开放积极稳妥推进,师生资源和教学资源流动加速,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一是引进了一批高质量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新设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4所中外合作大学,新增600多个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资源持续增多,在满足选择性教育需求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教育不断注人新的活力。
  二是"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已有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老挝苏州大学等4所高等教育机构和一些项目在境外落地。在全世界130多个国家设立470多所孔子学院和近900个孔子课堂,越来越多的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国外学习汉语人数达1亿人次。
  三是双向留学发展迅速。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完善出国留学的选拔机制和自费出国留学的资助制度,先后推出了"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等出国留学项目,大力培养国家紧缺人才;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来华留学发展迅速,来华留学学生总数、生源国家数、接收留学生单位数及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数等指标均创新高,越来越多国际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
  以上几个维度,尽管尚不能囊括5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的全貌,但反映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在理念、目标、重点、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总体上来看,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教育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我国正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二、教育改革发展任重道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性需求越来越旺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样,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提升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任务依然繁重,迈向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任重道远。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呈现出如下问题和特点。
  (一)教育主要矛盾转化,质量公平问题凸显
  上好学校难、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已成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教育公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凸显,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中小学教育还没有完全走出"应试"的怪圈,距实现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愿景还有不小差距;高校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科专业结构还需调整优化,应用技术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还比较乏力;教育观念仍然比较落后,对于教育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不够敏感,不少学校仍习惯于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区域、城乡、校际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在中西部农村仍有不少学校基本的校舍安全难以保障,教学仪器设备严重短缺;教育布局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优化,弱势群体人学机会,尤其是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还有待增加,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带来的人口流动以及生育政策调整导致的生源数量增加,将对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带来新的影响;办学体制仍然比较僵化,教育体制改革尚需深化,虽然实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4%的目标,但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下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教育的政策环境亟待完善。
  (二)利益群体增加,价值取向多样
  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利益相关者增加,不同的利益群体强烈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体现出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趋势,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和冲突,教育决策和改革举措出台的过程往往成为利益博弈的过程。现行高考招生制度为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由于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且其公平性遭遇新挑战,要求改革的呼声日趋强烈。由于涉及千家万户和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在分类考试、一年多考、自主招生、规范高考加分、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等改革方案的调研过程中,利益冲突激烈,观点众说纷纭。这一方面增强了改革高考招生制度的驱动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2]
  (三)内部外部关联紧密,发展环境更加复杂
  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内部和外部发展环境更加复杂,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必须应对多元化的目标诉求,一项教育发展政策或改革举措的出台,往往涉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相关教育领域的改革,并且受政治、经济、文化等教育外部制度、政策和舆论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革举措的实施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了教育自身的范畴。培养创新型人才既需要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亦需要中小学校和学前教育发挥启蒙性和基础性作用,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还需要用人单位和社会营造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氛围。2015年,有28个省份实施了"异地高考"政策,约8万随迁子女在其父母务工所在地参加了高考,但社会上不同意见依然不断,尤其是针对"北上广"的方案。究其原因,除了不同利益群体的多元利益诉求发生冲突,在政策制定时必须有所取舍和妥协之外,亦与社会管理改革不配套,尤其是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滞后有关。[3]
  (四)学校主体地位增强,内涵发展任务艰巨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