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教学绩效的因素是众多的,教学组织是其主要的制约要素。合适的教学组织必然会取得好的教学绩效。传统的教学组织致力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仅仅将教学方法作为转换教学内容的手段,仅仅着眼于对实现内容目标的步骤进行优化,这对于提升旨在培养职业行动能力的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如微课、信息化教学等固然也能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绩效,但终究不是宏观层面上的思路性选择。职业教育教程、产品、项目、市场等不同形式的学习系统,其对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必然是有区别的。用同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应对不同的学习系统,或用不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应对某一学习系统,都会使教学绩效大打折扣。职业教育教学组织结构化将过程作为内容传递的载体,对内容及其传递方法和时空秩序进行过程控制,着眼于对过程目标实现的阶段进行优化,是教学效能优化的主要通道。 二、教学组织结构化是 职业教育秉持职业属性的客观要求 基本脱胎于普通教育的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行动与职业工作过程一致性要求相差较远,尤其是学习过程宏观控制、手段综合、策略选择的实践与研究被普遍忽视。当今,以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必须建立在充分体现职业属性的基础之上。对应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过程,教学组织结构化是有效培养大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教学组织结构化是应对职业工作过程的需要 当前,企业生产工作过程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劳动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生产企业特别是加工制造类企业从采取大机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并同时降低成本的劳动方式,演变成主要通过团队工作、工作岗位的自组织和参与企业发展塑造来强化企业竞争力的劳动方式。这种劳动组织形式的变化使得企业的核心技术不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员工离开企业,掌握的“技术”有很大部分带不走。二是生产技术发生了变化。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并存,现代技术应用比例越来越高。这种生产技术的变化要求员工首先技术面要宽,其次有一定技术特长。三是岗位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越复杂,规模越大,流程分得越细,岗位分工也越细,一线生产工人往往从事某一部分“工艺流程”,工作越来越“简单”。然而,教学组织普遍仅仅关注教学内容的灌输,而在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方面未能贴近生产、服务需求,学生上岗后或感到要用的知识、技能在学校没学到,或在学校学的知识、技能在工作岗位上用不到。因此,学习过程的组织必须基于生产的工作过程,教学组织结构化迫在眉睫。 (二)教学组织结构化是优化行动导向教学的需要 现实中,阻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因素仍然不少,在教学实施方面主要问题表现在:第一,普遍只有一般的教学方法设置改变而无教学过程“处理与控制”。有的虽有教学过程“处理与控制”方案,但无有效的教学“处理与控制”载体。第二,技能课程教学与基础课程教学一样采用班级授课制,生多师少,教师教学负担重而学生接受有效指导少。第三,技能教学设备台套数不足,每一个学生实际实践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或教学设备人手一台(套),但设备年使用率严重不足,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与严重浪费现象并存。第四,技能课程教学按周(日)排课,冲击基础课程教学课时;实习教学集中固定时间安排、学业测试时间期中安排,导致优质教学资源安排困难,造成浪费,等等。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中等职业教育的学习目标、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形式、学习方式、指导教师的行为方式等都必须有根本性转变。笔者认为,教学组织结构化正是推进教学组织诸要素实现根本性转变的必由之路。 (三)教学组织结构化是成就师生教与学价值的需要 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首先要做到从事职业教育的师生对自己的教学满意。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学生的感受有不少“错位”,表现在:第一,教师普遍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不想学习,而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来职业院校是想学习的。第二,教师认为重要的知识,而学生认为没有多大用处,就是不感兴趣。第三,教师普遍感到自己教得非常辛苦,但普遍没有成就感,而学生普遍感到学得吃力,也没学到东西。第四,教师普遍觉得自己教学上努力改革了,而学生普遍感到你是旧瓶装新酒,老一套。其次,毕业生普遍工资收入低、职业有效发展难,尤其是工作前3年,离职率、失业率相对高,导致学生、家长、企业主等都不满意,成为了职业教育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有综合的职业教学价值的方案,而教学组织结构化一定是关键之举。 三、教学组织结构化核心是 专业学习与教学的结构化 教学组织结构化是指通过步骤设置、阶段优化、过程控制对学习现象和教学路径进行宏观设计、操作手段的策略性选择,达到教学组织形式综合化、组织单位小班化、组织管理专门化,实现教学组织的诸要素融合生成,核心是专业学习现象和教学路径的结构化,目标是教学内容、教学师资、教学环境、教学资料、教学运行等教学要素整体性结构化。 (一)教学内容结构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