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高等数学教学中寓教于乐的实现路径研究

时间:2016-02-15 09:29 点击:
【论文摘要】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实现寓教于乐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分析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等数学教学中寓教于乐的实现路径。 【论文关键词】高等数学;寓教于乐;多媒体 高等数学作为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
  【论文摘要】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实现寓教于乐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分析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等数学教学中寓教于乐的实现路径。
  【论文关键词】高等数学;寓教于乐;多媒体
  高等数学作为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已经被列为高等工科院校的重点课程之一,甚至一些文科专业也将高等数学列入教学计划,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质量将直接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可否认的是,高等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学科不可缺少基础和工具,它对人的素质的提高也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数学中的知识和理论已经比较完备和定型,又具有抽象和逻辑性强的特点,使用的教材也往往偏重数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使学生望而生畏,在高等数学课程讲授过程中寓教于乐,让学生欣然接受,培养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是高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等数学知识和理论较严密,逻辑性强,教师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其逻辑性的推导和演绎,带给学生的感觉是数学很抽象、难理解。
  2)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授课教师难以摆脱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普遍以教师为中心,以一对多开展教学,教师选择教的内容,学生被动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学过程死板,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没有真正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已经广泛出现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但是没有起到将抽象的知识具体演绎的作用,仅是充当电子板书。
  4)以数学理论比较完备和定型为理由,考核方式单一,大多采用期末考试一纸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试题也多半为例题或习题,无法考核出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综合素质提高的程度,反而使学生对该门课程充满畏惧,降低学习兴趣,适得其反。
  2寓教于乐的内涵
  寓教于乐的含义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观点。这个观点的内涵就是将“寓教于乐”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寓教于乐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教”与“乐”融合为一体,其中“教”是教育意义的实现,“乐”是对教的情感体验[1]。
  寓教于乐的意义寓教于乐的实现对于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教育内容等教育三要素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教育者而言,寓教于乐是展现授课风格、展现个人魅力的最佳途径;对学习者而言,寓教于乐是将学习与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学习者创造轻松愉快、欢乐活泼学习环境的最佳选择;对教育内容而言,寓教于乐可以让学习者更加乐于接受,从而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
  虽然高等数学教学存在上述问题,但是其在教学体系中一直居于较高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寓教于乐理念和活动,对于增强高等数学学习效果,巩固其基础性作用具有积极意义。寓教于乐的目的就是倡导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尊重知识,更要尊重学生的感受。但是,寓教于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学习者最喜欢的形式是音乐、游戏、故事、诗歌等,对于教育者而言,要真正让这些学习者喜爱的形式在课堂中得到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也是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3高等数学教学中寓教于乐的实现路径
  改变观念教师首先需要扭转以往的教学观念,要认识到寓教于乐地教授数学,并不妨碍数学理论的严肃性、严密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引进合理的教学内容,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体会数学的逻辑性,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加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善于发现“数学之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一味讲述和解说书本知识,要结合书本、超越书本,带领学生发现数学之美。高等数学中有很多美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古典美、和谐美、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
  1)古典美。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适当向学生介绍数学史的相关内容,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以牛顿、柯西、拉格朗日、莱布尼兹等数学家命名的定义、定理,教师可以在此时适当向学生介绍数学家研究中的趣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悠久历史和数学家创造、发明的古典美,同时感同身受地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内容的印象。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