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当前,众多新兴变革性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信息获取的环境与大学生的信息行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MOOC的出现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分析MOOC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型,并基于此提出了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模式。 【论文关键词】MOOC;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信息资源空前丰富,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新的信息资源、内容和工具亟待补充到信息素养教育中去;学生们越来越喜欢互动式、碎片化、合作式的学习,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大段的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视频、课件越来越失去吸引力;在线的信息素养教学过程单向、孤立、封闭,缺乏真实课堂的实时与互动,缺乏对学习追踪监控及考试评价等。如何感知当前变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是摆在高校图书馆面前的一大课题。 2012年,一种新的教育模式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进入人们的视野,国内一般称为慕课,本文统一称为MOOC。MOOC是一种囊括了听课、讨论、提问、回答、作业、考试、证书和认证学分等教学全过程的在线教育模式。MOOC的出现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机遇。基于MOOC平台或其先进理念思考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探索其可行性,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工作。信息素养教育与MOOC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在MOOC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将具备怎样的特点,如何充分利用MOOC技术与理念来提升信息素养教育的成效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1MOOC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具有MOOC化趋势,开展信息素养MOOC课程具有不少优势。一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知识性较强,利用MOOC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同时穿插问题与即时测验结合,既可以消除疲劳并实现模块化教学和碎片化学习,又可以测验学习成果,集中注意力,较传统课堂上的长篇大论有一定的优势;二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操作性较强,涉及信息检索技能和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视频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与反复练习;三是,利用MOOC学习分析的特性,可以通过平台上的积累的学习“大数据”帮助教师甄别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哪些是学生认为的难点,哪些是学生需要进一步练习的内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四是,MOOC的交互式特点,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并且通过同伴互评实现互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部分学者利用MOOC或其理念开展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探索,并付诸行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黄如花教授通过调查发现,截至2014年10月16日国内外共有9个国家的35所大学或所在机构在14个MOOC平台上开设了36门信息素养教育类MOOC,教学内容涉及传统的信息素养、数据素养、媒体素养、视觉素养、新时代的信息素养等[1]。2013-2014学年上学期,雅各布森就职的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与帝国州立学院合作开设了元素养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etaliteracyMOOC)[2]。在国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高级顾问罗昭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多次开设《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受到了广大学子的肯定和支持[3]。此外,黄如花教授于2014年9月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设了《信息检索》课程[4]。 122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型的构建为了清晰了解MOOC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结构与脉络,笔者尝试构建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型,考虑各利益相关者(学习者、图书馆员及教育管理者)、信息素养教育和MOOC的关系,如图1所示:(注:上图中ILI是信息素养教育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图1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型 该模型主要分为两个模块和与一组利益相关人。 第一个模块是MOOC。MOOC往往以富媒体和交互式问题作为资源,以开放合作、学习分析和成果认证作为学习保障,以同伴互评和机器自动评分作为主要的学习评价方式,构成了对各种形式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有力支撑。 第二个模块是信息素养教育。首先,从内容的组织上看,信息素养教育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法律,这些内容以富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方便他们在合适的时间从容地学习。同时几个模块的丰富内容可以充分展现,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与水平,有选择地学习,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其次,从形式上看,独立学分课程、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读者培训讲座和在线信息素养教育都可以利用MOOC平台或理念开展教育活动,如独立学分课程可以基于MOOC课程平台开展,充分利用其平台的教学管理、内容展示、作业、考试、社区等功能;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将充分利用MOOC的学习资源作为课前学习资料,这些资源可以是教师制作的,也可以是来自其他人的以MOOC或其他形式呈现的,而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课圣人,而是课堂互动、学习的组织者,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练习、小组协作、成果展示等活动对课前所有知识进行内化;图书馆的读者培训活动也可通过MOOC微课程开展,通过精心制作的微讲座、微课程开展新生入馆教育、专题讲座等,方便学生按需点播。第三,从教育评价上看,MOOC的学习管理和保障功能也为信息素养教育带来了活力。馆员可以方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通过在线测评掌握学生的问题所在,进而不断改进课程内容,调整学习模块。学生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可见,MOOC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评价3个方面都可以进行很好的支持。 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学习者、馆员和包括图书馆、学校和教育主管层面在内的管理者。学习者的主体主要是在校大学生,但如果作为开放式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也会有一些来自校外的学习者。学习者的主要活动是观看视频、完成作业、参与同伴互评、交流互动等,与传统的学习者相比,信息素养MOOC的学习者将获得传统课堂学习所不具备的优势,如能选择学习时间,对讲课内容(视频形式)的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调节学习进度,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更具自由度,可以跳过一些已经了解的内容,重点放在新内容上等。馆员是信息素养教育的设计者与执行者,经常还充当教师的角色。馆员通常必须制作视频、嵌入式练习,建设课程平台,组织引导学习,开展个性化教育、答疑解惑以及进行成果认证等;管理者主要在宏观层面为MOOC资源、保障和评价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学习者、馆员和管理者共同构成了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并将信息素养教育和MOOC融为一体,实现有机结合。 3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实施模式 当前信息素养教育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独立学分课程、课程整合式教育、在线学分课程、在线教程(网页、PPT、视频、电子书…)、信息导航、包含新生入馆教育在内的培训讲座、参考咨询、散页资料、书目导读等。而独立学分课程、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和培训讲座可以作为MOOC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实现形式。本节将结合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型,对其具体实施模式进行详细论述,包括信息素养独立课程、嵌入MOOC的信息素养教育、重构读者培训讲座形式和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资源建设等。 31信息素养独立课程 根据信息素养课程具体实施方式的不同,信息素养独立课程又可分为开设信息素养MOOC课程、利用信息素养教育众包服务和基于MOOC资源的翻转课堂。 311开设信息素养MOOC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