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发展(3)

时间:2016-01-25 10:22 点击:
其次,回归结果显示,2005年和2013年高等职业教育与城镇化质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CH=0.1039+6.0681GZ和CH=0.1007+5.4289GZ,方程回归系数的伴随概率分别为0.0318和0.0457。中等职业教育与城镇化质量的线性回归方

  其次,回归结果显示,2005年和2013年高等职业教育与城镇化质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CH=0.1039+6.0681GZ和CH=0.1007+5.4289GZ,方程回归系数的伴随概率分别为0.0318和0.0457。中等职业教育与城镇化质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CH=0.1749+9.2319ZZ和CH=0.1709+9.9402ZZ,方程回归系数的伴随概率均为0.0022。说明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条件下,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与城镇化质量是正相关的,原因在于农村接受过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女性更容易留在城镇,改善了城镇人口结构;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提高了人口素质和技能,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产业间劳动力的流动,推动了城镇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升级;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提高了人们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有助于改变农民的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工作生活行为等方式,实现市民化;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会进行民主和法制教育,推进城镇民主和法制建设;政府对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制度日益完善,资助力度增加,减少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不公平。再者,从回归结果可知,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质量的促进作用由2005年的6.0681下降为2013年的5.4289,这可能是由于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大幅增加,师生比下降等致使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有所下降导致的。此外,从回归结果可知,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条件下,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质量的促进作用由2005年的9.2319上升为2013年的9.9402,原因可能在于目前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从事更多的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科技水平和附加值不高,中等职业教育较好的迎合了这种产业需求。
  最后,回归结果显示,2005年和2013年初等职业教育与城镇化质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CH=0.1004+3.5182CZ和CH=0.0678+1.5978CZ,方程回归系数的伴随概率分别为0.3447和0.6555,说明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条件下,初等职业教育与城镇化质量的正相关不显著,这也和上述Pearson、Kendall和Spearman相关系数不显著相吻合,原因可能在于初等职业教育规模大幅下降、师资队伍流失,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初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下降,与此同时,城镇对初等职业教育需求较少,初等职业教育难以优化城镇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也难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民市民化,对城镇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促进作用也极其有限。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一是相对2005年,2013年职业教育、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度整体变化不大,初等职业教育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度有所下降。除初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及其其他不同层次与城镇化质量协调度一般、较差和差的省市主要是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大部分省市2005年的职业教育及其其他不同层次与城镇化质量协调度则为好或较好,而2013年东部地区省市的协调度分布较为分散。
  二是相对2005年,2013年职业教育、中等和初等职业教育滞后于城镇化质量的省市数有所增加,高等职业教育滞后于城镇化质量的省市数没有变化。除中等和初等职业教育,2013年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超前于城镇化质量的省市多于滞后于城镇化质量的省市,整体而言,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相对领先城镇化质量的提升速度。
  三是2005年和2013年职业教育、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与城镇化质量相关,初等职业教育与城镇化质量不相关。且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条件下,职业教育、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与城镇化质量均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质量的促进作用有所上升,高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质量的促进作用有所下降。
  (二)政策建议
  结合上述结论,对于职业教育滞后于城镇化质量的省市,政府均需加大投入力度,用政策弥补因资源禀赋匮乏和区位环境因素造成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现象。由于滞后的各省市具体情况不同,依据它们在不同层次教育中的协调度可知:
  北京、辽宁、福建、山东、广东应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重点发展初等职业教育以进入更高层次教育来提高城镇化质量,陕西和新疆还需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来发展初等职业教育,青海则只需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即可。
  内蒙古、山西、吉林和上海应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城镇化质量,四省域高职院校需明确办学定位,增强办学能力,扩大规模,设置为城镇化进程服务的专业和课程体系以及探索新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吉林还需增加高职院校经费投入,改善其办学条件,除此以外,山西则还需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来提高高职师资水平。
  浙江、江西和湖北应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来推进城镇化进程,其中浙江主要是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湖北主要是增加中职学校的经费投入和改善其办学条件,江西则还需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
  天津和海南应通过扩大规模,提高师资水平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城镇化质量,海南还需通过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发展高职教育,且两省市还需发展初等职业教育以进入更高层次教育提高城镇化质量,其中天津需增加中职经费和改善其办学条件,海南则只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黑龙江和宁夏应重点发展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推进城镇化进程,其中黑龙江需加大财政支出,扩大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发展两类教育,宁夏则需通过扩大规模和提高师资水平来发展高职教育,还需通过增加经费投入和改善办学条件发展中职教育。
  重庆应通过加强师资建设,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以及初等职业教育以进入更高层次教育来提高城镇化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震.职业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44-47.
  [2]崔晓迪.现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教育与经济,2013(1):31-36.
  [3]吴业东.浙江省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关联性评价与改进措施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84-85.
  [5]Muricho,W.P,KoskeyJ.EducationReformsinKenyaforInnov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2013(9):123-145.
  [6]ChantS.Citiesthrougha“GenderLens”:aGolden“UrbanAge”forWomenintheGlobalSouth?[J].EnvironmentandUrbanization,2013(25):19-29.
  [7]阚大学,吕连菊.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4(1):66-75.
  [8]冉云芳.中等职业教育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与相关性研究——基于2006年和2011年的省际截面数据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63-69.
  [9]魏后凯,王业强,苏红键,郭叶波.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13(31):3-32.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