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2)

时间:2016-01-12 09:40 点击:
急需领域专业人才主要涉及项目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贸易、金融、法律等领域。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1990-2013年期间,全球贸易、跨境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7.8%和9.7%,而一带一路相关65个国家同期的年均增长

  急需领域专业人才主要涉及项目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贸易、金融、法律等领域。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1990-2013年期间,全球贸易、跨境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7.8%和9.7%,而"一带一路"相关65个国家同期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3.1%和16.5%。[12]另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2020年,亚洲各国用于基础设施方面的投人累计约为8万亿美元,其中68%为新建项目,32%为更新维护项目,涉及能源、电信、交通、水务、卫生等诸多领域。[13]可以预期,这些项目的建设完成,需要数以十万乃至百万计的铁路、管道、电力、公路、港口与通信等产业的工程建设、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与保障、经济管理等人才,需要加强工程、政治、经济、管理等各领域的专家协作。
  (六)海外高端人才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软实力的提升特别是海外高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来华留学规模稳步扩大,来华留学生源国家和地区数不断增加,层次越来越高,专业选择也趋于多样化,但参照"一带一路"建设目标,来源国结构与专业结构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所经国家众多,空间辽阔,地理、民族、历史、文化、宗教、政治差异极大,国情民意极为复杂,培养既熟悉、理解中国文化,又熟悉本国及本区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对于实现"一带一路"的宏伟愿景显得至关重要而又迫在眉睫。
  三"一带一路"战略的教育路径
  教育的成败关乎人才的成败,进而关系到"一带一路"建设的成败,而教育和人才的发展在于科学的谋划。"一带一路"战略在对30多年来我国人才培养进行检验的同时,也为未来新一轮教育的改革和开放提供了宝贵的机遇。高等院校应提升对国家战略的责任感和敏感性,根据"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以"内生"与"外延"双轮驱动的路径,努力履行人才培养的使命和责任。
  (一)内生路径
  1.强化国际意识与能力
  共建"一带一路"既是中国的倡议,也是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要想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深人人心,要想真正打造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从根本上必须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与能力。事实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两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国际、地区和各国的有关情况反映到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之中[14],并将国际化维度渗透到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之中[15]。美国教育部最新制定的教育国际化战略也高度强调,所有学生必须掌握"全球能力"。[16]如果说我们以往强调国际意识与能力更多的是一种应对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被动之举,那么"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学生国际意识与能力的强化则是我们主动的选择,更加具有情境性和适用性。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高校必须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与能力去分析与之直接接触环境以外的世界,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看问题的角度,能够使学生与不同的听众进行有效的交流,并将其理念转化为适当的行动。与此同时,高校还应积极培养学生从事国际交往所必须具备的爱国正直、专业精神和尊重多样性等核心价值观,互相交流、团队合作、计划组织、承担责任、考虑客户、不断创造、持续学习和更新及时等核心胜任力,以及富有远见、领导力、赋权、绩效管理、建立信任和决策能力等管理胜任力。
  2.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推进"一带一路"的人才建设,需要高校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检视,根据国家战略和现实需求深化开展课程教学改革。首先,需要积极探索不同类型高校和不同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协作。对于专业人才培养,应建立跨学校、跨区域的人才教育平台,各高校可根据优势与不足,在工程、管理、贸易、法律、语言等学科专业开发联合培养项目,并努力实现不同高校间课程学分的相互认可,以适应和满足"一带一路"倡议下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行业需求的"走出去"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其次,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加强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敢于打破现有学科的分类布局,整合语言、文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及理工农医等已有学科专业,开发出跨专业的"一带一路"学科,实现"一带一路"人才的多视角培养,尝试探索"外语+X"人才培养模式,以体制制度的改革创新促进各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最后,要优化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在传统的汉语、中国文化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一带一路"建设背景、实施重点、合作机制、规则标准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民族宗教等通识内容,并努力将相关要素渗透在各学科的专业教育内容之中。
  3.鼓励出国留学和海外实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发展模式各异、历史文化传统多样,要想保障人才培养的适切性和实效性就应向沿线国家派遣愿意了解、有志学习、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留学生与访问学者,只有在沿线国家和地区长期生活和学习,才能接地气,才能深人了解当地的社情民意、风土人情,才能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此外,加强为青年学生提供到各种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实习锻炼的机会也是促进青年人才熟悉国际组织运作、理解国际规则以及促进其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对此,在政府层面上应进一步加大对高校学生到海外实践的支持力度,国家发改委、外交部、财政部、商务部、教育部等部委应联合制定措施,面向国内应届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留学和实习资助计划。高校层面应以国际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为主要渠道,通过专项财政资金或学校自筹资金的支持,结合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安排,有针对性地派遣在读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应的机构、企业和国际组织开展见习、实习和实践活动。
  4.加强高校与产业界合作
  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而这些领域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工商业界相关企业、商会和行业协会与高校的密切合作。事实上,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目前已纳人部分央企"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例如,自2014年起,中交集团开始实施"11711人才计划",即在五年内培养100名企业领军人才、1000名青年骨干、7000名优秀项目管理人才、1万名骨干专业技术人才、1万名高技能人才。[17]身处"一带一路"建设第一线的产业界最清楚沿线国家的经济需求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人才需求,因此加强两者间的合作既要求产业界要及时向高校传递人才需求信息,也要求高校主动与产业界协同制定人才规格标准、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培训。
  5.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人才是面向社会实践、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端应用性专业人才,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一带一路"建设目标的实现,这需要从人才培养全流程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着重从专业教育国际认证的维度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一带一路"建设所紧缺的工程、建筑、金融、医学、法学、会计、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恰恰也是专业教育国际认证最为成熟的领域。参与国际认证可以倒逼高校按照相关领域专业教育质量的国际标准和基本要求进行改革,使其改善教学条件、加大教学经费投人,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从而促进高等院校和相关专业进一步办出特色和优势。而参与国际认证的结果则可以使高校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并将其文凭变成可以流通的"货币",推动高等教育系统运行变得更加透明。[18]
  (二)外延路径
  1.加强来华留学教育
  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据《2014年度来华留学调查报告》统计,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7.7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的775所高校学习。就来华留学生规模而言,已占全球留学生份额的8%,成为继美国和英国后的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人国。[19]而在这种发展趋势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巨大的来华留学需求。仅2014年在来华留学生源地排前十位的国家中,就有泰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六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我国现有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数量为2542所,而招收留学生高校数只占30.49%,可见挖掘的潜力仍非常巨大。[20]目前,我国高校需要抓住时机乘势而上,落实好"首届中国一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上提出的"双十万计划",以及《愿景与行动》中提出的"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21],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同时,高校还应注重教育服务和产品的开发与提供,通过加强外文授课以及专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等各种方式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需求,促进来华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2.开展多层次海外办学
  "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高校"走出去"开展多层次海外办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高校在扩大吸收沿线国家留学人员的同时,还应利用好我国高等教育的各种资源和渠道,加大境外办学力度,在沿线国家共建大学或开办分校,同国外学府合作授予双重学位,传播中国文化,扩大中国高校的影响力。目前,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约旦、埃及等十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向中国发出了赴境外办学的邀请。其中约旦和埃及等国家希望中国的应用技术学校和相关专业赴当地办学。此外,高校要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层人才的交流培养。高校可通过设立"中国学"等高端培养项目,重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影响的政府官员、社会精英、媒体智库等开展交流,增强沿线国家精英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同感,培养熟悉中国国情、理解中国问题,能够适应当今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领域合作与交流的复合型、职业型、领袖型的知华友华人才。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