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逐步从认识阶段、初步整合阶段达到有效整合和追求学习绩效的高级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若干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要全部完成这四个阶段,其前后时间跨度就会非常长,而且,每一个阶段都不会轻而易举的完成。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这是由它的规律性所决定的,我们只能按照它的规律性有计划地实施,不可跨阶段冒进,以避免给教育事业带来损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因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程度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指标。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就决定了教育信息化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总之,只有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这些基本的、重要的问题逐步解决了,就距离我们实现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不远了。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艰巨的过程,切不可急功近利,也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在战略上认识到它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按照它的发展规律逐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解决教学中适合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对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分析思考和新整合理论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8,(7). [2][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5,(5). [4][7]桑新民.技术一教育一人的发展(上)一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1999,(2). [5]李芒.对教育技术"工具理性"的批判J].教育研究,2008,(5). [6]冈特o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84. [8]许良.技术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4. [9][13]刘世清,等.论现代教学媒体的本质、发展规律与应用规律[J].电化教育研究,2005,(8). [10][12]单美贤,李艺.教育中技术的本质探讨[J].教育研究,2008(5). [11][14]刘世清.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路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