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问题(4)

时间:2015-12-18 11:47 点击:
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技术观就决定了其在整合中对所使用多媒体的定位,从而形成教师的媒体观。多媒体是工具,是平台,是基础,科学知识是学习的对象,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整合的目的。技术是为人服务的,是

  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技术观就决定了其在整合中对所使用多媒体的定位,从而形成教师的媒体观。多媒体是工具,是平台,是基础,科学知识是学习的对象,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整合的目的。技术是为人服务的,是从属地位。技术的运用是为知识内容的有效传递、学生的有效培养服务的。在技术、人、教育的关系中,人是目的,教育是手段,技术是环境条件。人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教育,技术服务和服从于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提供了人的活动和技术发展的空间,技术、人、教育在其相互关系中各得其所。
  准确地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必须理清信息技术与学科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与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对象是课程,是学科内容,而不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用以改善教学过程的工具和平台,工具的掌握是为内容的学习服务的,学科内容是整合的主体,处于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是为学科内容学习服务的,处于从属地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是主从关系。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只有准确地、始终如一地理解和把握这一主从关系,才能处理好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形成各种有效的整合方法。
  (三)多媒体的两种功能
  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技术或媒体,其教育功能如果只是在理论层面建构的,那它的功能仅仅是潜在的和可能的。只有当多媒体用于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把它与解决问题相联结而表现出来的功能,才是多媒体的实际教学功能。进人教育系统的技术,在将其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同时,也就开启了更大范围的技术可能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多媒体具有两种教学功能,即"潜在的教学功能"和"实际的教学功能"。为了更深人地理解这两种功能,笔者运用两个具体案例来进行具体表达。
  1.多媒体"潜在的教学功能"
  多媒体"潜在的教学功能"是指某种多媒体(彩色显微镜与大屏幕投影机)在理想的、最好的使用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教学功能,比如,教学内容一让学生仔细观察和理解"动物体细胞的组织结构";我们从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应用设计、教学过程实施和教学效果及学习体验四方面来探讨理论功能的构建。教学设计一宏观上主要涉及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和教学效果评价等几方面。多媒体应用设计一主要涉及与多媒体相关的部分:细胞切片的制作与展示、彩色显微镜的质量与使用、彩色显微镜与大屏幕投影机的连接、大屏幕投影机的质量与运行状态和教室环境与照明情况等。上述教学各环节的设计符合教学设计原理,切合学生现实状况,达到理论上的科学和完备状态。教学实施过程一上述教学设计各环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多媒体的操作运用达到科学、恰当和完善的状态。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学习体验一在教学过程结束后,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检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结果是学生详细地观察和充分地理解了"动物体细胞的组织结构",高水平地甚至是完善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可见,在最理想状态下多媒体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是多媒体的理想教学功能或者说是"潜在的教学功能"。
  2.多媒体"实际的教学功能"
  多媒体"实际的教学功能"是指这种多媒体(彩色显微镜与大屏幕投影机)在实际教学中,某教师使用它进行教学时所表现出来的教学功能。由于教师自身素养、多媒体和教学环境条件差异等各种原因,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学习体验各环节中,往往没有做到理想的状态,比如细胞切片时不规范,使细胞受到过分挤压;大屏幕投影机灯泡老化、清晰度不够等,使得教学效果打了折扣。学生反映没有看到清楚的细胞核与壁的界线,动物体细胞是灰白的还是彩色的?由此可见,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多媒体所表现出来的功能,就是多媒体的"实际教学功能"。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