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人类学范式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重要选择,在方法论意义上与书斋一宏大理论范式形成对比。在内涵特征上,人类学范式以"他者眼光"与"推他及己"为核心,从"田野"出发衍生出作为方法的多种形态。但面对教育研究的复杂性与发展性,人类学范式显露出一定局限,应从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人类学范式的宏观修正;传统"田野"反思及其"方位感"与"历史感"重构;田野工作中"专业"与"非专业"的意义整合;发展"关系个案研究"与微观分析;追求"大实证主义"范式。 【论文关键词】教育研究;人类学范式;田野 20世纪以来的我国教育学独立性发展历史表明,教育学学科已然并将继续以一种"综合性独立"的状态标示其"独立性"特征。一切试图以研究方法或研究范式作为依据以断定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尝试都已成为徒劳,作为具有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教育学已成为多种研究范式共同发挥作用的综合科学领域。 20世纪以来,世界教育学界,特别是中国教育学界少有可以与17-19世纪的教育学家相比的教育学家即教育学著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教育研究越来越成为一种专门的学术活动,人们局限于一个狭隘的知识领域,缺少了广阔的社会历史的洞察力和知识基础。[1]如若教育学研究一味继续追求一种"独一或专门"的研究范式,那无疑是要将教育学置人一种"伪科学"的境地,它往往忽略的正是教育实践的复杂性和人的复杂性。而从现实的、复杂的教育本身出发,教育研究所需要的是多学科融合视角或多种研究范式整合的"大范式"观,使其围绕教育的独特视角和根本立场得以建构。 一、教育研究中人类学范式的内涵与表现 人类学范式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崛起,一方面源自人类学对象与教育学对象之共性,另一方面源于教育问题逐渐凸显的人类学特征,在根本上则体现为人类学方法之于教育研究的一种从自在到自觉的实践演化逻辑,它反映了我国教育研究逐渐走向"教育真实"及"活教育"的教育学科学化诉求。 (一)人类学范式的形成及特征 人类学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它是否取得了"范式"如果取得,其"科学成就"或"成功实例"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