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调节机制 校企合作实质上是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之间进行的一种商业行为(如资金、资源、场所交换等),一方面由于各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与价值取向不同,另一方面,由于校企合作处于一定的时空环境之内,这就需要合作各方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应变与调节,通过自调节、自适应达到参与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因此,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的顺畅运行需要构建一定的内外部调节机制来保障,如合作战略、合作模式、合作机制等。 3.外部环境 在生物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与发展必然受到其所处的环境(空气、水分、温度、无机盐等)因素的制约。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也离不开一定外部环境的支持。影响校企合作的外部环境因素一般有政治制度、文化科技、地域交通、经济水平、产业发展和法律法规等,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的结构或功能,在为校企合作提供发展保证和动力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校企合作的发展。 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的框架结构及特征 (1)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的框架结构 高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必然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既包括外部环境因素,也包括内部调节机制因素,因此,需要从整体框架上分析校企合作生态系统各影响因素间的层次结构与作用关系,以便更好地把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 从结构上来看,校企合作生态系统可划分影响层、应用层、效益层等三个层次,呈逐步递进关系。影响层主要由促进与制约校企合作发展的经济、政策、文化等外部环境构成。应用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参与主体,包括学校、企业、政府等主要利益相关方;二是协调各参与主体利益的合作战略、机制、模式等调节机制。效益层主要是指高职校企合作的最终绩效,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就业、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发展;二是校企合作对企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贡献。影响层与应用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效益层的发展。 (2)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的框架结构的特征 1.复杂多样性 在校企合作生态系统中,系统的组成成分多样,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复杂。第一,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由众多高职院校与企业组成,一个高职院校可与多个企业合作,一个企业可与多个高职院校合作,高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第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涉及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学生(家长)多方利益,涉及合作战略、合作机制、政策支持、资金补助等多个影响因素,其状态变量可能成千上万,其中任何一个变量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转。第三,系统内各参与主体之间及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彼此之间组成一环套一环的子系统,系统中某一环节或内部因素发生变化,将对各大大小小的子系统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