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实际运行及优化路径研究(上篇)

时间:2015-11-18 08:53 点击:
【论文摘要】董事会制度是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基础与核心,对民办高校的 可持续发展起制度保障作用。举办者投资办学的基本动机与民办高校合理回报和所有权 归属的法律规定之间的矛盾,易导致举办者对董事会过度控制。完善民办高校内部治理 机制,须优
  【论文摘要】董事会制度是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基础与核心,对民办高校的 可持续发展起制度保障作用。举办者投资办学的基本动机与民办高校合理回报和所有权 归属的法律规定之间的矛盾,易导致举办者对董事会过度控制。完善民办高校内部治理 机制,须优化董事会成员结构,加快民办高校信息公开的步伐,增强党委、校长、教代会、学 术委员会等治理主体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实现对董事会和举办者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积极 稳妥地推进民办高校分类管理试点。
  【论文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民办高校;董事会;举办者
  截至2015年5月,我国共有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447所(不包括独立学院和中外合作高校),占我国普通高校总数(2553所)的17.5%。鉴于董事会①在我国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中的重要性,很多学者对民办高校的董事会进行了研究。[1]本研究运用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法,研究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的成员结构和决策机制。首先,笔者浏览分析了我国447所民办高校的官方网站,发现只有16所民办高校的官网公布了其董事会的成员构成。其次,通过访谈民办高校的举办者、校领导以及其他知情人等方式,获得了90所民办高校董事会的成员构成和内部运作资料。这106所民办高校包括滚动发展型、企业办学型和国有民办型等三种主要的办学形式,基本反映了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的概貌。
  一、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概况
  组织结构和组织运行是理解一个社会组织的两个基本维度,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视角提供对组织的理性认识。因此,本文把分析董事会成员构成和董事会实际运行作为切人点,探究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的基本特征。
  (一)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的成员结构
  一般地,美国私立大学董事会的规模为20?40人。[2]而据笔者调查,我国的民办高校董事会平均规模为8.2。(见表1)
  国外高校的董事会主要由代表型董事和专家型董事组成,代表型董事可保证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专家型董事可提升董事会的决策质量。3"代表性"和"专业性"为分析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成员结构提供了新颖的视角。
  1.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中各利益相关者代表比例失衡
  "大学是一种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大学的决策必须权衡和兼顾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能顾此失彼。"[4]按照弗里曼的理解,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或是被这种实现"所影响"的所有个体或群体。[5]董事会作为民办高校内部最高决策机构,其成员构成的多样性可以使大学的决策权合理地分布于不同治理主体之手,从而提高学校治理的代表性。国外一些大学中,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校友等利益相关者代表都在董事会中拥有一定席位,但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中各利益相关者代表的比例失衡。《民办教育促进法》仅笼统规定"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由举办者或者其代表、校长、教职工代表等人员组成",没有规定董事会的产生办法和产生程序。民办高校成立之初,举办者一般担任董事长并推选其他董事。举办者不仅有权推选"举办者代表",而且实际上也有权推选"教职工代表",这样从建校开始就控制了董事会的成员构成。通过与知情人访谈,笔者发现,我国民办高校举办者安排家属成员进人董事会的现象非常普遍。106所民办高校中,至少有46所民办高校董事会中有2人或多人是同一家族成员,比例为43.3%,这些家属关系包括夫妻、兄弟(妹)、父子(女)、母子(女)等。2012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人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第十六条规定,"规范民办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成员构成,限定学校举办者代表的比例,校长及学校关键管理岗位实行亲属回避制度"。显然,这一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实施。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